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 " 坐标 " 组成,进而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 " 精神谱系 "。
这如同一面旗帜,飘扬在每个人的心中,引领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从精神谱系的丰碑到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实践中,在贵州大地上出现了 " 贵州桥梁 "" 大数据 "" 人民小酒 "" 贵州钢绳 "" 詹阳重工 "…… 团结奋进中的贵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围绕 " 四新 " 抓 " 四化 ",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贵州高桥
构建发展的 " 高速平原 "
6 月,沿贵黔高速驱车驶向位于清镇与黔西交会处的鸭池河,两座高高的鸭池河特大桥桥塔矗立在群山峻岭之间,让人不禁发出 " 乌江画廊添新景,苍山云海桥自高 " 的感慨。
1958 年建成通车的鸭池河桥(清毕公路),桥长 120 米,桥面净宽 4.5 米,跨径 115 米,当时有 " 贵州第一大吊桥 " 之称,结束了鸭池河靠木船摆渡的历史。
▲鸭池河特大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吊桥不能适应发展要求。1996 年在鸭池河吊桥下游 30 米处,又以钢筋混凝土修建了鸭池河大桥。在 2016 年 8 月,不远处的贵黔高速公路鸭池河特大桥投入使用后,使得贵阳至黔西行车时间从 2 小时缩短为 50 分钟。
清镇市新店镇徐家沟村民刘景飞,见证过鸭池河三座桥的变迁。在刘景飞的记忆中,从孩子时就知道鸭池河上用木船渡车过河的艰辛,多年后修建了吊桥,车辆要排队单独放行。如今跨越鸭池河上空的贵黔高速鸭池河特大桥,不仅是交通条件改善的见证,而且也改变着刘景飞的生活。" 现在好多做生意的村民每天都来返于贵阳和黔西,生活都越来越好了。" 刘景飞说,自家的家中种植了果树,到成熟季节在家门口就不愁卖。
" 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条条高速公路开凿出了贵州山地上的‘高速平原’。" 贵州中交贵黔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副主任彭兵说。
鸭池河特大桥是贵黔高速的控制性工程,是典型的山区大跨径桥梁,修建时遇到了不利气候、受场地限制、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安全风险大等方面的难题,对施工技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解决技术难题,大桥建设者们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实现重大创新,建成了世界最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也创下了世界山区斜拉桥之最。
" 鸭池河特大桥投入使用后,现在平均每天车流量达 2.2 万车次,出行高峰期可达 6 万车次。" 彭兵说,为带动鸭池河两岸群众致富提供了助力。
数据显示," 十三五 " 期间,一批贵州桥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目前,世界高桥前 100 名,有 86 座在中国,其中 50 座在贵州;世界高桥前 10 名中,就有 5 座在贵州。
探寻精神 " 坐标 ":遇山开路、遇水搭桥,贵州人以拼搏创新在山地上开拓 " 高速平原 "。近年来,贵州奋战交通建设,越江河、跨天堑,所体现出的新时代贵州精神,让人备感振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说到底就是指信仰、信念和信心,因为只要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有笃定的信念,才能焕发发展的信心,只要拥有了这三样东西,可以说战无不胜。" 中央党校文史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学斌说。
大数据
" 贵州智造 " 的创新土壤
受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贵州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百年复兴的征程,贵州等不起、靠不得,奋力追赶,只有一个字:拼!
曾经,当人们将中国西部欠发达省份与大数据、超前沿概念联系在一起时,质疑是自然地流露。
精心谋划、精细部署、全力推动,全省形成了上下协同的强劲合力,近年来贵州在大数据发展中先行先试取得了许多成绩 :
2017 年 5 月 1 日,全国首部关于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诞生。
2018 年 10 月 1 日,全国首部大数据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的施行,与《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形成了 " 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为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9 年 1 月 1 日,全国首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条例》应运而生。
……
敢为人先、勇担重任、开拓创新,贵州通过大数据地方立法,为大数据发展保驾护航。
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领军企业落地,满帮集团、朗玛信息、世纪恒通等优强企业相继涌现,更多的企业在本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
" 在贵州大数据土壤的培育下,创业 8 年来从只有 15 人的团队到现在近百人,还吸引到了 8 名外籍工程师加入。"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曹雨腾说。
▲记者采访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曹雨腾
2013 年成立的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无人驾驶领域研究,为物流、零售、地产、旅游等行业提供软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已发展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主要研发和制造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通用智能底盘和整车。
至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销往瑞士、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获得国家专利 20 余项,正在申请全球专利 10 余项,并获得第 12 届米其林必比登全球挑战赛冠军、15 届德国红点设计奖等奖项。
▲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几千平米的厂房
" 选择在贵州发展,得到了很多政策及产品研发方面的支持。" 曹雨腾说,更重要的是,作为贵州人深受贵州的精神所激励,坚信以拼搏创新能够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
贵州成为了中国当下极具活力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十三五 " 时期,贵州省会贵阳的经济实力也大幅跃升,五年跨越 2 个千亿级台阶,202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311.65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2 万美元;经济增速年均增长 9%,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
探寻精神 " 坐标 ":敢为人先、敢闯敢试,贵州人的拼搏创新,是敢于在白纸上作 " 文章 "。1921 年,嘉兴南湖上的一叶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航程,一百年风雨征程,从一艘小小红船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信念如磐,一脉相承。红船精神的内涵中有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新时代的贵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拼搏创新的贵州精神,在大数据的沃土上培育出 " 贵州智造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赶超跨越中的时代亮色。
人民小酒
依靠群众共筑小康之路
曾经,地处贵州高寒山区的岩博村,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当时的民谣这样唱道:" 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 "。
为了改变生活的窘迫和发展受到的制约,岩博村村支书余留芬自己垫资 4 万元,带领村民用一个冬天的时间,修通了一条 4 公里长的通村公路。
▲专访岩博联村党委书记、岩博酒业董事长余留芬。
为了找到发展的出路,余留芬带领村民尝试过办养殖场、办酒厂 …… 各类尝试过后,最终选定发展酒产业。村民通过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及认领贷款等方式集资扩建,在 2013 年成立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
岩博酒厂创业期间,余留芬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村民心中都记有一本对余留芬的感情账。当时,酒厂遇到了融资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发不起工资了,员工们还主动安慰她," 真心为群众办事,我们都要跟着你干 "。
历经 8 年时间,在贵州白酒行业权威和技术专家的支持下,岩博村结合技术与实践推陈出新,以 100 多种草药制曲结合当地彝家传承了 600 多年独具民族特色的酿造工艺,研发了 " 人民小酒 " 的清酱香型,是白酒品类的第十三种香型。
" 清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品类结构完善的需要,是新的消费需求。"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黄永光表示。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邱树毅认为,岩博酒业开发的清酱香型 " 人民小酒 " 是一个创新品牌,是酒行业的一个创新发展模式。
2017 年以来,抓住发展机遇的岩博村的 " 人民小酒 " 知名度越来越高,岩博酒业销量和销售收入也实现了四连跳。
现如今,岩博联村 1012 户 3650 名村民摆脱了靠玉米、土豆糊口的日子,纷纷从农民变工人,还有不少的 " 双职工 " 家庭。同时,他们还成为村办企业和合作社的股东,每年还能参与分红。" 人民小酒 " 成为了带领村民走上小康的 " 大路 "。余留芬曾十分感动地说:" 我更加有责任有义务把‘人民小酒’做得更好,要让更多人都喝得起有品质的‘人民小酒’,还要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
探寻精神 " 坐标 ":艰苦奋斗、推陈出新。贵州人的拼搏创新,是村民走上小康的 " 大路 "。2016 年时,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概括为 "28 个字 ":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贵州时刻将红色基因根植于每一寸土地、新时代的奋斗发展之中。
贵州钢绳
" 三线精神 " 激发创业热情
曾经," 三线 " 建设者们扎进大山,开启了筚路蓝缕的拓荒岁月,在贵州打造工业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制作完成的无黏接 pc 钢绞线,用于大型桥梁、高速建设等
作为 " 老三线 " 企业,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 贵州钢绳 ")50 多年来始终专注研究、生产钢丝、钢丝绳产品。" 贵州钢绳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在拼搏创新的历史。" 公司销售部部长彭高军说。
贵州钢绳很 " 拼 "。在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之后,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贵州钢绳就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市场需要什么,贵州钢绳就生产什么。紧盯市场需求,率先砸掉铁饭碗,贵州钢绳迅速在全国各地设立销售公司。
▲工人正在对无黏接 pc 钢绞线进行分拣打包
贵州钢绳很 " 新 "。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深耕技术高、难度大的市场领域,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并创新,形成整套完整健全的专有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直径 264 毫米的六股镀锌钢丝绳,解决了国内超大直径钢丝绳生产的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空白;永久系泊用钢丝绳,主要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直径 130 毫米的锌铝稀土合金密闭锁打破国外对该研发技术的垄断,达到世界主流产品技术水平 ……
▲新厂区
截至 2021 年 1 月,贵州钢绳已申请国家专利 495 件(其中发明专利 299 件,实用新型专利 196 件),国家授权有效专利 173 件(其中发明专利 31 件,实用新型专利 142 件);另美国授权专利 1 件。产品遍及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尤其是 2017 年,贵州钢绳主导修订了 ISO2408:2017《钢丝绳—要求》国际标准,成为中国钢丝绳行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钢丝绳从标准的执行者变成了标准的制定者,建立起中国钢丝绳企业国际标准的 " 话语权 "。
靠着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当前贵州一批企业正在积极主导、参与制定一批新的国际标准。预计 " 十四五 " 末,贵州主导制定、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将突破 10 个,这些国际标准的制定将便利贵州产品漂洋过海走向全球,更好地服务贵州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人正在工作
探寻精神 " 坐标 ":艰苦创业、创行业标杆。贵州人的拼搏创新,是握在手中的国际标准的 " 话语权 "。贵州的发展,困难比别人多得多,难度比别人大得多,没有昂扬的斗志,没有坚韧的精神,加快发展无从谈起。" 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者们在贵州挥洒青春、汗水,不畏艰险、艰苦创业,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为贵州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调研员叶江华说。
詹阳重工
实干奋斗推动产业发展
亮眼橘色外观,由两节 4 米长的车厢组成,可用于公路、野外、沙漠等各种地形地貌作业,最快时速达每小时 60 公里 …… 在气候恶劣、地形复杂的南极,由詹阳重工研发的全地形车跟随国家科考队先后完成了 5 次南极科考任务,是名副其实的科考 " 重器 ",也是詹阳重工最为自豪的一款 " 明星 " 产品。
▲全地形车
" 当时,接到任务要研发生产这款可在南极参与科考任务的全地形车时,动力和压力并存。因为南极气候恶劣,却只能通过相关部门了解关于南极的相关情况,各方面都遇到了严峻挑战。" 詹阳重工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为攻克难题如期交付,詹阳重工前后共投入 200 余人业夜以继日参与研发生产,经过 2 万次试验,研发的 20 余项新技术获发明专利 ……2015 年,全地形车顺利完成科考任务。" 当通过电视看到外国专家比出大拇指时,所有工作人员内心非常激动,这不仅是对国家的认可,更是对詹阳重工的工作者极大的鼓励,那一刻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一位工作人员说,没有拼搏就没有创新的源泉,詹阳重工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一直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取得突破,迅速打开了国际知名度,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挖掘机
詹阳重工的成长史是贵州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从薄弱起步到步履铿锵的缩影。2020 年,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在十大工业行业中列第五位;先进装备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 10.9%。" 十三五 " 期间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 10.2%。截至 2020 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数量较 " 十二五 " 末增加 233 户,增长 49.7%。
探寻精神 " 坐标 ":秉之以实干,持之以奋斗,贵州人的拼搏创新,是发展征程中的披荆斩棘。如今全省从小机电到航空、航天、汽车等产业链延伸,推动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激励人们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而继续奋斗。
指导 贵州省委网信办
主办 贵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贵阳广播电视台
统筹 蒲谋 邱曦
文字 庭静 何旭 李黎明 段筠
摄影 张晨 郑雄增 郑宇萧
美术 李勇 管配
编导 何旭 虎俞均 黄璐杨
出镜 虎俞均 龙思璇 李萌 王东博
摄像 奚波 朱小明 解先瑜 李军
视频 何虎
剪辑 朱小明 蒙萌
编辑 陈问菩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