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28
人社口述史 | 孔庆萍:深圳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份劳动合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口述人:

孔庆萍 ,1935 年出生,1981 年调任深圳市劳动局办公室主任。她在任期内见证了新中国的第一份劳动合同在深圳诞生," 统包统配的 " 的 " 铁饭碗 " 就业制度就此打破。1983 年,深圳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的城市,为市场经济的繁荣注入强大活力,也为国家层面进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1980 年,中外合资企业竹园宾馆和友谊餐厅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标志着深圳成为全国首个试行企业劳动合同制的城市。1983 年,市政府颁布《深圳市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办法》,深圳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的城市,为后来国务院颁发《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探明了方向。当时,深圳对于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讨论如火如荼,我作为亲历者,对于这段激动人心的改革岁月记忆犹新。正是深圳敢闯敢试的精神和魄力,为打破 " 铁饭碗 " 的劳动制度,创造更高的经济活力和效率贡献了先行经验。

港商一席话让 " 炒鱿鱼 " 一词迅速风靡全国

我是 1981 年 1 月从惠阳地委调到深圳市劳动局的,当时任办公室主任。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也是一块试验田。随着改革开放的大船扬帆起航,根深蒂固的固定工形式在 " 三资 " 企业冲击下开始松动。而松动的标志之一,就是随着竹园宾馆的用工制度改革。

竹园宾馆是深圳市第一家中外合资宾馆,开业没多久,生意就每况愈下,面临倒闭危险。究其原因,主要是宾馆服务员的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水平不高。港商觉得达不到他们的标准,而我们的服务员却觉得高标准服务是资本家的苛刻要求。客观来说,当时宾馆的用工机制和激励机制也不完善。那时候企业招工,都是劳动局分配指标。企业没有自主权,员工也没有被辞退的顾虑," 出勤不出力 " 的现象严重。

面对经营亏损的局面,香港妙丽集团董事长、竹园宾馆投资人刘天就想终止合同。 1980 年 3 月,省市劳动部门联合在市总工会召开了一个外商座谈会,想听听外商对劳动问题怎么看。座谈会上,刘天就第一个发言,他说:" 我们在这里投资,用工可不可以自己定?需要的时候,我就招聘来,不需要的时候,我就辞退掉。干得不好,我可不可以炒鱿鱼 ? 干得好,我可不可以提他当部长、经理?"

刘天就的一席话石破天惊,他还建议:老板与工人签合约、订合同,互相可以 " 炒鱿鱼 ",只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就行了。员工能进能出——称职就留下,否则就走人。打破 " 铁饭碗 ",破除 " 干好干坏一个样 " 的思想顽疾,用香港的说法来形容就是 " 炒鱿鱼 "。" 炒鱿鱼 " 一词从此不胫而走,风靡全国。

听了刘天就的意见,参加会议的省市劳动部门领导觉得很新鲜,当天中午就向市领导作了汇报。我记得当时听汇报的领导是深圳市首任市长贾华,他当时就决定:支持这个想法!但同时提出两个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既要保证外商的权利,也要保护工人的权利。

▲ 1980 年,在深港合资企业竹园宾馆,试行劳动合同制,建立企业自主选择用工形式

1980 年 11 月,深圳在全国首开先河,率先在竹园宾馆试点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新中国第一份劳动合同就在这里诞生了。一个月后,深圳市友谊餐厅也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的试行,第一次打破了 " 统包统配 " 的 " 铁饭碗 " 就业制度,为市场经济的繁荣注入活力。

劳动用工合同制改革成果从特区走向全国

1982 年 7 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市把新招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范围扩大到国营、集体所有制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同时赋予企业用工自主权,取消内招,实行公开招考,择优录用。

在此基础上,深圳市劳动局着手调研起草《深圳市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办法》,1983 年 8 月由市政府颁布实施,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的改革方向,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的城市。

▲ 1980 年 11 月深圳市第一份雇用合同制工人合同表

1984 年前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迅速,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建单位用工逐渐增多,单靠国家调配招职工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劳动用工合同制的实行,打开了向外地大规模招工的闸门。从此,各地劳务工像潮水一般涌来,一下子就来了 20 万人,在各条战线上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招工改革就这样让深圳闯过来了。

1986 年 8 月,国家总结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经验和做法,由国务院发布了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确定了劳动合同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改革决心。

1993 年,市政府颁布《关于企业取消干部、工人身份界限 ,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全市各类企业一律取消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并打破工人中固定工、合同工与临时工的界限,统称为 " 企业员工 ",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彻底打破 " 铁饭碗 "。至此,劳动合同制全面覆盖深圳所有经济成分的企业和全体劳动者,全市企业基本实现劳动用工合同化,员工身份一体化,劳动关系法律化。

深圳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先行一步 , 不仅为深圳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打破 " 大锅饭 ",端掉 " 铁饭碗 ",怠工 " 炒鱿鱼 " 等新名词也在深圳诞生。改革成果最终走向了全国,为在国家政策层面进行劳动合同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经验,充分发挥了深圳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通讯员 吴丽莎

点击查看专题 >>

相关标签

深圳 劳动合同 香港 改革开放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