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澎湃万里。
回望历史,中华民族 5000 年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
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的湖北省宜昌市,更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人类治水兴水伟业的世界奇迹:
—— 在这里,20 世纪 70 年代开工建设葛洲坝工程,铸成“万里长江第一坝”;
—— 在这里,20 世纪 90 年代开工建设三峡工程,2010 年全面转入运行阶段,崛起“全球一号水电工程”。
2018 年 4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他登上三峡大坝坝顶时指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大国重器”光耀宜昌,赋予这片 2.1 万平方公里热土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实现了从滨江小城到“中国动力心脏”的华丽蝶变。
今日宜昌,400 多万人民正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向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阔步迈进。
高峡出平湖
人类文明,离不开大江大河的哺育。
1919 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的《实业计划》中,提出改良宜昌以上长江段“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1944 年 9 月,国际坝工专家萨凡奇到宜昌考察后,提出著名的“萨凡奇计划”。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三峡梦难圆。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安澜且水力可资纳入国家战略。1953 年初,毛泽东主席在讨论长江防洪时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时过三年,他又描绘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
二十多年时间,400 多名专家多次考察、论证、比选,于 1979 年把三峡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的三斗坪。
宜昌,这块曾孕育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和平使者”王昭君的厚重土地,注定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百年三峡梦演绎成真的历史性坐标。
梦漾大江畔,高峡出平湖。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1994 年 12 月 14 日,三峡工程开工;2006 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2010 年,三峡工程成功蓄水至 175 米。
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效益巨大。截至 2020 年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 61 次,拦蓄超 5 万立方米每秒的洪峰 19 次;三峡电站累计生产清洁电能 13991 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 4 亿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1 亿余吨。
三峡水电“照亮大半个中国”,宜昌成为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之都”。
当惊世界殊
2021 年 5 月 31 日,“中国三峡 · 世纪工程”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巍巍三峡坝,悠悠长江水,壮丽西陵峡,2400 多年的建城史,120 万年前的“长阳人” …… 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璀璨的人文历史辉映,催生出三峡大坝、屈原祠、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 4 大国家 5A 级风景区。全市年均接待中外游客近 9000 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数 47 万余人。
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众多国际友人参观三峡大坝后感慨,三峡大坝、屈原两大世界级的符号,让世界对宜昌充满了想象。
宜昌因水而兴、因水而魅,宜昌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奋进,不负伟大时代。
好山好水、好人好事、好产好业,正成为宜昌城市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宜昌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两次荣获“长安杯”,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 ……
长歌未央,风鹏正举。宜昌擦亮世界旅游名城的名片,走向更加壮阔美好的明天。
奋进新时代
长江流经宜昌 232 公里,浩荡东去。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潮涌动大江南北,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宜昌一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一手突破性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已成为宜昌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底色。
“宜昌通则三峡通,三峡通则长江通。”三峡船闸 2003 年 6 月 18 日投入运行以来,18 年已安全通过 91.24 万艘次船舶、16.04 亿吨货物、1222.86 万人次旅客,成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物流通道。
6 月 17 日,宜昌发布“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6 月 27 日,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激情奏响冲锋号角,到 2025 年,宜昌综合实力将稳居全国城市 50 强,位居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
奋进新时代,宜昌搭乘三峡快车走向世界。“宜汉欧”国际班列常态运行,“宜新欧”国际班列开通,“宜昌制造”出口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启新征程,一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争当表率”的壮美画卷,正在这方“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精彩绽放。
短评:
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世纪工程,百年闳音。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行,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时代丰碑矗立东方,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不懈奋斗。
回望百年三峡逐梦,回看宜昌辉煌巨变,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如一,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彰显;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坚信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来。我们要从百年三峡梦圆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齐心合力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南山)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雷鹏程
编辑丨安周霜
责任编辑丨孙悦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