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残联党组从满足特殊孩子职业教育的需求出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怀下,于 2016 年 5 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 9 月开班办学。全省第一所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此诞生。建校伊始,学校仅有五间狭小的教室、六间简陋的办公室、两层破旧的宿舍。教职员工面对如此简陋的办学条件,并没有退缩,17 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教职工,克服重重困难,老师们用爱心为当时仅有的 78 名残障学生铺就温暖的成长之路,点亮孩子们人生希望之光。
学校坚持 " 教育与扶贫结合、教育与就业并重、技能与素养齐抓 " 的原则,秉持 " 人道、博爱、开放、和谐 " 的办学理念,切实贯彻 " 无私奉献,残健共融 " 的办学宗旨,形成了教育、培训、教研、服务、产业 " 五位一体 " 的办学模式。
五年来,在省残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党支部团结引领教职员,攻坚克难,创新进取。校园也有了漂亮宽敞的教学楼、专业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室,优美的办公环境、舒适的宿舍楼、功能齐全的运动场,培养形成有六十余名优秀教师的师资队伍,开设了现代农林技术、中医康复保健、服装设计与工艺等 8 个专业。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培养输送 300 余名残障学生,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学习,帮助他们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也让这 300 余个家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为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9 年学校被评为贵州省示范性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学校,也成为国家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党建引领,是办好学校的关健一招
贵州特教中职校坚持以 " 党建引领 " 作为办好学校的关键一招,五年的办学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之路,也是一条新时代促进社会和谐与教育公平的可行之路。
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 " 方向盘 "。校党支部多次邀请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承洲等上级领导到校指导党建工作,保证了学校的发展始终红心向党。同时,校党支部精心拟定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党建引领发展大局,认真扎实做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 " 不忘初心跟党走 · 立志担当 · 脱贫攻坚有作为 "" 学条例精神 · 做时代先锋 " 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质,筑牢全体教职员工甘于奉献思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2020 年,决胜脱贫攻坚战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学校党支部毅然扛起重任,按照省残联党组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参与打好脱贫攻坚战。先后投入资金 20 余万元帮助镇远县江古镇的贫困山村,改善村居环境;捐献相关设备,改善农业技术培训条件,获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学校在校生有不少是精准贫困户,学校多方位给予帮助,一方面资助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帮助这些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学校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誓言。在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下,学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党员教师,如青年教师罗茹在全省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校办公室邓孟易在党建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较真,成绩突出,被评为省残联 2017-2018 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名师立校,打造全省特殊中职教领头雁
贵州特教中职校不仅是全省第一所残疾人职业学校,更是全省特殊职业教育的拓荒者。学校坚持以 " 名师立校 ",以建设 " 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突破口,通过 " 引进 " 和 " 培育 " 两手抓,全力打造贵州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的领头雁。
2018 年,学校为组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引进了王晓莺老师,她不仅拥有植物学理学、服装设计方向文学双硕士学历,其作品还多次荣获国家级专利。她带领的服装组团队共有 6 人,其中陈信羽等 5 名青年教师获得服装制版师国家职业资格证,成长为服装方向的 " 双师型 " 教师。其主持负责的 "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 成为学校重点学科之一。
盲人 " 双师型 " 教师周杭毕业于长春大学中医推拿专业,一直因眼疾未能走上讲台。2018 年,学校创设中医推拿专业,面向全国招聘。周杭老师在学校克服重重困难设立盲人专门考场的帮助下,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来到学校教学。同时,在省教育厅、人社厅的关心支持下,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有了众多象周杭一样专业娴熟老师的参与,中医推拿保健专业如今也成为省级重点课题申报骨干专业之一。
聋人教师王罡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担任美术专业教师期间,用 " 丹青妙笔育桃李 "。他从坠入无声世界的婴儿,到踏上三尺讲台的特教园丁,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无私奉献,育残成才。被评为贵州省行业道德标兵,授予贵州省 " 五一劳动奖章 ",荣获全国 " 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 " 等奖项,连续多年获评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突出贡献奖。
刘兴权老师是全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在海外教学多年,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接到贵州特殊教育需要高素质教学人才的信息后,毅然放弃海外、省外优越的待遇条件,应聘来到学校担任陶瓷专业教师,并将自己的女儿也一起邀请参与到残疾孩子的教学中。
学校成立之初仅有 17 名教职员工,五年的发展,教学队伍壮大到六十余人。学校通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的各项技能大赛、教师赛课、各种讲座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在 2019-2020 年度学校教师获得省级二等奖 1 项,校级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4 项。罗茹、杨蓉、方永芬老师获 2020 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 " 点燃爱国激情坚定四个自信 " 立志为国奋斗 " 德育主题课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等 ……
选择了特殊教育就是选择了艰辛和奉献,选择了残障孩子就是选择了奋斗和付出!学校目前拥有全国特教园丁奖赵珊,优秀党务工作者邓孟易、聂雪,精专教学的优秀教师罗茹、杨蓉、孙支美、李纪艳、杨锦霞、伍贵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刘楼、王宇、刘晓,甘于奉献强保障的杨景祺、蒲静雯、梁琪琪、林毅、余进波等等众多优秀教职工。这些优秀的 " 园丁 " 不仅具有扎实的管理教学技能,更是愿意把最浪漫的青春韶华无私地献给特教事业的大爱之人。
涓滴成海,众木成林。贵州特殊教育中职校的教师们,竭尽所能给予孩子们最真实的爱与呵护,让爱成为他们隐形的翅膀,守护学生砥砺前行。而这份爱,也让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更加坚定地前行。
厚德哺育,定位 " 就业为先 "
学校开办五年,从起初的 78 名学生发展增多到如今有 500 余名在校生,特教老师秉持 "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的初心,厚德哺育;学校始终秉持 " 就业为先 " 的办校思路,扎实打牢残障孩子谋生技能的基础,真正把职业技能教育与实现就业、促进社会和谐落到实处。
学校领导一班人,紧紧追踪残疾人就业现状,密切结合就业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努力使每个到校的孩子完成学习后实现就业梦想。学校在获悉文化部、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和国家有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政策后,立即着手创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对残障学生开展贵州传统刺绣、蜡染工艺教学。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了特色传统民族手工技艺,让学生发现刺统之美、蜡染之美,传统工艺之美,将刺绣带进生活,从而利用这门技艺谋生就业,实现自强自立。
学校一直把校企合作当作提升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学生不同心智特点和专业发展前景,建立了稳定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 " 订单式 " 培训模式。2020 年 9 月,服装专业与招就科教师带领 22 名服装专业学生进入浙江嘉兴广越服装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为在 2021 年 6 月份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2020 年 12 月,又与企业不断沟通,委派 4 位技术娴熟的生产主管来校对 19 级服装专业学生和服装专业教师进行为期 5 天的技术指导,加强了校企合作。自 2019 年起,该专业每年稳定招生 2 个平行班级,每班 20-25 人,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逐年提升。
学校深刻领悟陶行知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学生的就业层面上。学校开展了以生活为核心的主题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为学生未来踏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是桃李天下,硕果累累。身残志坚的涂艺、王德志表演的舞蹈《新生》、优秀学子杨福九、何庆凯、武忠毅等师生携手创作的民乐合奏《古乐飞扬》等作品荣获第九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金奖和银奖。成功考取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滕兴书,糕点制作美味的杨立祥,陶艺技能精湛的吴细、彭超等学子更是成为身残志坚勇于成才的典范。学校通过开展 " 书香飘溢校园 · 经典浸润人生 " 经典诵读活动、" 贵通杯 " 学生篮球运动会等学生课外活动,在精彩的活动中让学生找到自信,融入社会,笑对生活。
学校还开创全省特殊职业教育的先河,开办了职业教育启智实验班,面向社会招收智力障碍的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特殊教育迈进,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结语:
未来,贵州特教中职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服务工作。学校将高标准建成一所以残障学生中职学历教育为主,集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全省残疾人文化艺术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为全省残疾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成为贵州省残疾人事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曾静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