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29
深晚荐书 | 《塔可夫斯基父子》出版,讲述非凡父子的真实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拍摄了《乡愁》《牺牲》《镜子》《潜行者》的安德烈 · 塔可夫斯基,是 20 世纪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在电影中多次引用过父亲阿尔谢尼 · 塔可夫斯基的诗句。父子俩分别是 20 世纪诗歌与电影领域的翘楚,在艺术上血脉相连,在生活中却如平行线般无从相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文学纪念碑 " 书系出版了国内首本塔可夫斯基父子合传《塔可夫斯基父子》,讲述这对非凡父子的真实故事,为理解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打开一扇窗户。这一个关于时代风暴、个人命运、创伤记忆的故事,也是一个寻找父亲、不断渴望父亲认可的儿子与一个总是不想成为父亲的父亲之间的故事。

父亲阿尔谢尼秉承俄国诗歌传统,创作了大量色调沉郁的诗歌,此外,他还翻译了不少苏联少数民族和波兰、阿拉伯的文学作品,出版诗集《降雪之前》《给大地以尘世之物》《信使》《魔山》《冬日》等。

儿子安德烈一生虽然只拍了 7 部长片和 3 部短片,却成为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苏联导演。安德烈以诗意的思考和想象,创造了令人震惊的电影形象,影响了一大批导演。英格玛 · 伯格曼认为 " 塔可夫斯基(安德烈)最了不起,他创造了崭新的、忠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了现实有形的生活,又能抓住虚无缥缈的梦境。"

塔可夫斯基复杂的父子关系和充满风波的家庭生活本身,其实就是绝佳的电影素材。古列耶夫用父亲阿尔谢尼的诗句,儿子安德烈的电影剧本和名作《雕刻时光》,父亲给儿子的信,女儿(安德烈的妹妹)的回忆文字这些第一手的文献串起了四人的家庭生活,勾勒父子的艺术命运的轨迹。儿子说," 家里没有男子汉 …… 父亲在我的生活里总是缺席的 "。父亲老不着家,每天作诗、翻译、会友、混文艺圈、闹婚外情,家庭的俗常生活和拮据处境很快让他疲倦。" 父亲生活在某个谜一样的平行世界,他交往的那些人的名字,已属于历史、永恒、俄罗斯文学,而他本人也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大门对于他们之外的人,包括亲人在内都是紧闭的。"

儿子在孤独中成长,在生活中,父子如平行线般无从相交,在艺术上,塔可夫斯基父子血脉相连。安德烈的电影中不仅仅时时出现父亲的诗歌和他的身影,对童年的回忆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条脉络,电影中的诗性语言和对生命宏大母题的哲思更与诗人父亲的影响密不可分。1962 年,父亲首部诗集历尽磨难终于出版,就在同一年,儿子在威尼斯电影节斩获大奖,父子的命运似乎暗中重合了。安德烈也继承了父亲的优雅迷人、虚弱与感伤的特质,他对文本的爱,对艺术的体悟与完美主义,为爱疯狂而不顾一切,对生命原初问题的不懈追问,也与父亲遥相呼应。

在《塔可夫斯基父子》中,作者古列耶夫用巧妙的蒙太奇式文字、诗性叙事,展现了塔可夫斯基电影里向父亲的征询,与父亲的对话,对父亲精神的承继,从而为我们理解他的电影打开一扇窗户。在书中不但可以鉴赏安德烈的电影和阿尔谢尼 · 塔可夫斯基的诗歌,同时还能不时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人之经典巨作的回声。

《塔可夫斯基父子》是 " 文学纪念碑 " 书系的第 41 本作品,由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东博士翻译,他曾直接从俄文翻译了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

《塔可夫斯基父子》

(俄)马克西姆 · 古列耶夫 著 张晓东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年 6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