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 王一笑 ZAKER 哈尔滨记者 王东 / 文 / 摄 / 视频拍摄并制作
"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这是巴彦县洼兴镇党委书记张淑芬的座右铭,她以 " 拓荒牛 " 精神,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探索出一条符合洼兴的乡村振兴之路。
张淑芬认为,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她走遍了全镇村屯农户、田间地头,遍访私营企业、种养能手,记录了大量调研笔记,深层次掌握了洼兴现状。她数次邀请专业人士、社会各界代表为洼兴把脉。
" 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是乡村振兴取得全胜的关键 "。为此,张淑芬先后调整了庆丰、清瑞和兴繁等 3 个村党支部结构 , 推选知识型、技能型村级后备干部 15 人,全面优化了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
张淑芬深知洼兴镇贫穷落后的病根儿是 " 水 "、" 路 " 和 " 住房 ",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刨除这三个病根儿。
由于水质问题,这里是结核病和大骨结病的多发地,供水主管线年久失修,多处管道破损。为此,张淑芬带领班子成员,将已初具雏形的单井多屯集中连片供水模式进行延伸和升级,对中心管道进行改造,使全镇 29278 口人全部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并带动周边的镇东、德祥 2 个乡镇 2167 口人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
由于地处浅山区,沟壑纵横,交通受阻,农产品卖不上价。张淑芬带领班子成员,两年间共硬化田间路和村屯路 21.59 公里,修建桥涵 262 座,修建砂石路 284 公里,打通村屯断头路 17 个,完成柳编护沟 18.6 万株,栽植树木 34 万棵 , 解决了上地难、出行难、卖粮难的问题。
天有不测风云,2019 年雨季,连续 40 多天的强降雨,使老旧房屋受损严重,导致 200 多户房屋出现安全隐患,其中,有 161 户群众农田同时受灾。张淑芬一边带领干部群众组织抗灾自救,一边争取建房资金。共争取资金 291.4 万元,对 161 户危房全部进行了改造,消除了因灾致贫风险。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张淑芬带领下,全民参战,1 个月时间对镇里和村屯内所有道路、农户院落、水渠边沟等处陈年垃圾、卫生死角进行地毯式清除,建了一个日处理能力 500 吨的污水处理厂、8 个垃圾中转站,实施了主街路改造及强电下埋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镇 17 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全部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散养户粪污通过市场化运营进行处理。采取 " 村民掏一点、政府补一点 " 的办法设计完成 427 个水冲式厕所,通过积累经验,全镇推广。
围绕解决养殖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问题,张淑芬激发优秀年轻党员带头示范,兴繁村姜振志、长发村姚连富领办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全镇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 17 个,中、小型分散养殖户 899 户,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 25 万头,成为支撑镇域经济的半壁江山。
为发展民俗特色旅游,张淑芬领导完善了朝鲜族村——高丽寨村的基础设施,硬化了全部街道,规范了边沟栅栏,彰显民族特色。同时,抓住省政府打造旅游名镇的契机,充分利用高丽寨村毗邻巴彦江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有利条件,将两者进行整合,计划打造集风景、民俗、民宿等旅游资源于一体的特色民俗旅游项目。
" 不管路有多长,只要走总会到尽头。" 洼兴镇已经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张淑芬说:" ‘丹青有情叙日月,芳华尽处润民泽’,我会用实际行动坚守初心,以勇于作为诠释使命担当。"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