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1 日,生活在河北邯郸、做了 27 年的 " 栗某媛 " 后,她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真名叫 " 淑敏 "。时过境迁,被拐那年才 5 岁的她,再次看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时,已是 3 个孩子的母亲。
上世纪 90 年代初,家住遵义市正安县某镇的宋某、简某夫妇来到遵义市区打工,居住在红花岗区东联线天龙山附近。彼时,宋某夫妇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淑敏 5 岁多。
1994 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宋某到邻近的毕节市金沙县打工,妻子简某则在家中,一边照看两名女儿,一边做点零活。当晚简某回家时,发现淑敏不见了。从此女儿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络。
" 当时虽然报了警,但一直没有女儿下落。" 宋某说,这一等就是 20 多年。2019 年 9 月,宋某再次来到公安机关,希望打听到女儿的案情进展,但再次失望而归。不过,宋某没有放弃,并采集了血样。
今年 5 月,红花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四中队民警陈宁收到消息,一名河北邯郸籍女子栗某媛的 DNA 与宋某夫妇比对成功。于是,陈宁立即联系宋某夫妇,再次采集血液作 DNA 比对。经过确认,栗某媛正是宋某夫妇失散 27 年的女儿淑敏。
6 月 21 日,栗某媛来到红花岗分局,在民警见证下成功认亲。看着已成年的女儿,简某掩面痛哭。
" 我隐约记得自己小时候常与邻居家一名男孩扯皮,被转给了现在的家庭。" 栗某媛说,后来她曾问过养父母,但父母总是遮遮掩掩。自己前几年成家后,养父母才告诉了她真实身世。
虽然很想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哪,但栗某媛却无从找起。今年,在公安部开展为失散人口团聚的 " 团圆 " 行动后,栗某媛在河北被采集了血样。6 月 21 日,带着 3 名孩子来遵义认亲的栗某媛才知道,原来自己小时候的名字是 " 宋淑敏 "。
成功认亲后,宋某一家向分局打拐民警赠送锦旗致谢。
据陈宁介绍,自 " 团圆 " 行动开展以来,该局已为 10 名被拐儿童找到家。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宝华
编辑 梁晋毅 / 编审 柴潇蕾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