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很有成就感。" ——翁源县原扶贫开发规划指导股负责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现任翁源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副主任(副台长)、负责人
对韶关市翁源县的扶贫干部和驻村干部来说,她是有问题随时可以联系的 " 铁人姐姐 ";对阿虹来说,她是帮助和鼓励自己的 " 姐姐 ";对帮扶对象茵茵来说,她是把自己当女儿一样关心的 " 阿姨 "…… 扶贫十一载,作为翁源县扶贫工作的 " 大管家 ",杨龙年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中,甚至不得不一次次爽约带父亲就医 …… 但看到翁源乡村的蜕变和原来贫困户生活的巨大变化,她说:" 扶贫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很有成就感。"
杨龙年在翁城镇沾坑村向驻村干部了解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率先推出 " 以奖代补 ",全省推广
2010 年,在翁源团县委工作的杨龙年被调到翁源县扶贫办,从此与 " 扶贫 " 结缘。
精准扶贫期间,翁源是韶关贫困人口最多的县,156 条行政村中 51 条是省定贫困村,有 6396 户 15750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县级扶贫办就像一个‘中枢’。" 杨龙年说,他们要根据省市文件制定扶贫政策,指导扶贫干部具体实施,日常要与县里 20 多个相关行业部门对接协调,她还负责各镇村驻村工作队的统筹协调工作。
11 年来,加班加点是她的工作常态,伏案写材料、审材料," 考核前的材料堆起来有一人高 ";研究文件,制定政策,她与同事们在全省率先推出 " 以奖代补 " 的产业和就业扶贫政策,并实行 " 先干后补 ",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调研走访,指导扶贫干部开展工作。
责任心强,业务熟练,工作认真严谨,性格热心快肠,杨龙年被翁源县近 400 名扶贫干部叫做 " 铁人姐姐 "。" 可能因为我对业务很熟,手机 24 小时开机,扶贫干部有问题随时都能联系我。" 杨龙年说。黄埔海关驻翁城镇富陂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崔健用 " 三铁 " 来评价她," 工作效率铁、事业心铁,与扶贫干部关系也铁 "。
对贫困户像家人 对家人却 " 很遗憾 "
" 铁人姐姐 " 在工作上雷厉风行,对待贫困户却像家人一般。2017 年,翁源县推行 " 第一家长 ",按要求杨龙年只需对口帮扶一户贫困户,但她主动帮扶了三户。阿虹的养父是她的帮扶对象,他去世后,杨龙年继续帮助阿虹家,与阿虹亲如姐妹。她借钱帮阿虹家的养鸡场渡过难关,还推荐阿虹给驻村干部做助理,去年底阿虹被选为村干部。得知孤儿茵茵的养父母去世,杨龙年申请做她的 " 第一家长 ",在她的关心下,茵茵从自卑变得开朗,2019 年考上了大学,前不久还和她讨论毕业打算。
说起贫困户,杨龙年很欣慰,但说到家人,她坦言 " 有些伤感 "。多年来,她与丈夫两地分居,只有不加班的周末才能见面,见面了丈夫还要当她的 " 情绪垃圾桶 "," 非常感谢他,他给了我很多支持。" 杨龙年动情地说。夫妻俩工作都忙,女儿从初中就开始住校;80 多岁的家婆与她同住时,每天做好饭都等不到她回家,先是抱怨,了解之后体谅她,主动搬到女儿家住。最让她难以释怀的是,父亲身体不好时,听说翁源有个医生不错,几次希望女儿带他去看病,杨龙年却因工作一次次爽约,如今父亲去世,这成了她心里永远的痛。
" 翁源县现在变化很大,一些村建得比市区还漂亮,原来贫困户们的生活也提升改善了很多,看到这些成绩,我也很有成就感。非常欢迎你们到翁源来看看。" 杨龙年热情地说,语气十分自豪。
杨龙年
翁源县原扶贫开发规划指导股负责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现任翁源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副主任(副台长)、负责人。韶关市唯一 "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 获得者。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