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累了!我先休息 20 分钟咱们再聊吧。"6 月 23 日 13 时 30 分,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在电话里和记者说。两分钟后,张育彪的电话又来了:" 我马上到党群服务中心开一个紧急会议,直接过来吧。"
身穿红马甲的张育彪嗓音仍然洪亮,但是眼睛里的血丝透漏出繁忙工作累积的疲惫。最近,他的微信步数超过 3 万步是常事," 不敢停,不能停,我们社区,11 万人啊。" 这是南岭村社区开展第三轮全面核酸采样的最后一天,张育彪说,晚上 6 点前,社区所有居民新一轮的核酸采样工作要全部完成," 已经(完成)8 万人了,一鼓作气,每个人都不能掉链子!" 面对集结在会议室的社区党委委员,张育彪斩钉截铁地发出冲刺指令。
▲张育彪(左二)社区卡口现场检查。
为了群众的安心:防疫一线每天一个 " 全马 "
自 5 月 21 日以来,龙岗区已连续开展三次大规模核酸采样,南岭村社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核酸采样应急队。依旧是党员冲在最前面,社区 " 两委 " 成员、各部门工作人员、网格员全体总动员,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筑牢战疫防线。
每天一大早,张育彪的身影就伴着晨曦出现在南岭村各个角落,在网格站看数据、汇信息、听反馈,在党群服务中心开部署会,在社区卡口和核酸采样点检查 …… 电话挂掉一个马上又打进来一个,卡口检查一个转身又奔赴下一个,尽管家就在社区,但他已经连续 1 个多月早出晚归,一日三餐在办公室和会议桌上解决,回到家往往是后半夜了," 也就是打个盹。"
▲张育彪(右)在网格站查看数据。
党员干部的担当与付出,群众看在眼里。李文京是社区老居民了,她习惯称张育彪为 " 彪哥 ",透着一股亲切:" 今天下午在卡口见到彪哥,晒黑了晒黑了。" 李文京说,看到社区工作者们没日没夜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挺心疼的,也感到安心。"
针对社区人口基数大、流动性大的特点,南岭村社区的核酸采样点除了广泛分布,还创造性地进行 " 潮汐设点 "。每晚采样工作结束后,张育彪和同事们连夜对当日采样情况及居民出行规律进一步精准分析和预估,按照 " 就近设置、广泛分布 " 的原则,不断进行调整和新增,方便居民 " 出门顺便就能采个样 "。
为保证居民应检尽检,南岭村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每天奔走在社区,电话通知、上门走访、拿着 " 大声公 " 穿行于大街小巷反复提醒 …… 烈日下、大雨中,每天行走两三万步成了社区党员志愿者的 " 标配 "," 四五万步也很正常,几乎每天一个‘全马’。" 南岭村社区党委委员刘俊斌告诉记者。党员志愿者的红马甲和网格员的蓝制服,成为南岭村街头巷尾最动人的风景。
▲拿着 " 大声公 " 穿行于南岭村大街小巷的党员志愿者和网格员。
南岭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工作站站长李思告诉记者,有的居民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进行核酸采样,但社区肯定 " 追到底 "," 必须对老百姓的健康负责。" 南岭村社区居委委员邓惠强说:" 有位居民做完采样专门把报告发给我,他说,‘被你们追过一次,就真是对社区防疫工作放心了!’ "
为了生活的舒心:" 党支部 +" 引领社区治理
6 月 29 日 7 时 30 分,伴随着夏日清晨的阳光,南岭村街头热闹起来。上学路上嬉戏打闹的孩子们,上班途中步履匆匆的年轻人,社区文化广场上,几位阿姨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街边的商铺陆续营业,早餐的香气飘入鼻端,一片祥和的人间烟火中,南岭村醒了。
▲党群服务中心前,居民们翩翩起舞。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史维 2019 年初来到南岭村,展开自己的田野调查。两年多的调研,史维深深爱上了这座与众不同的 " 城中村 "。" 不走了!"2021 年初,史维当选南岭村社区居委委员,她笑着说,自己是个 " 南岭新居民 "。
作为一个农村城市化的 " 村改居 " 社区,南岭村总面积 4 平方公里,原住村民约 1100 人,户籍人口约 2 万人,而常住人口已经达到 11 万人。管理人口多,人口结构复杂,流动性大,既为社区发展带来了活力,也给如何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抛出一个问号。
漫步于南岭村社区,一片繁华气象,而要为这方人气满满的街区定位一个 " 中心 ",南岭村人会毫不犹豫地指点你:党群服务中心啊!2010 年,张育彪带领南岭村社区党员干部建成全市最大、功能齐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室内面积达 8000 平方米、户外广场达 6000 平方米,内设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室、群众接待室、24 小时图书馆、社区志愿者服务点等多功能区域,面向群众提供 63 项政务服务、43 项便民服务,同时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新建自助服务站,24 小时为居民提供 101 项自助服务。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刚办完医保业务的黄老伯告诉记者,吃完晚饭还要过来遛弯," 社区环境越来越好,越走越舒心。"
▲南岭村居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
带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南岭村社区党委的另一个重要发力点就是解决群众的 " 急愁难 "。2019 年,张育彪带领党员干部走街串户,一家家上门开展老旧电梯更换动员宣传。最终,社区 54 部老旧电梯全部签约更换完毕,并全部打通 7 层以上楼宇天面消防通道,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
党建引领下,南岭村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朝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稳步推进。这一过程中,南岭村社区以 " 党支部 +" 推动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系,推出 " 党支部 + 交通劝导队 "" 党支部 + 环保宣传队 "" 党支部 + 家和万事兴邻里调解队 "" 党支部 + 市容巡查队 "" 党支部 + 物业管理 "…… 南岭村社区现有的 21 个党支部、300 名党员,成为社区治理的冲锋舟,打通基层社会治理微循环,服务社区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岭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彭颂望向记者介绍,在南岭村社区,党支部实实在在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全民清洁日、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公益活动 …… 党支部牵头举办各类惠民活动,居民喜闻乐见,同时也积极加入,推动社区发展,目前,南岭村社区已注册和备案的群众性团体达到 32 个。
▲南岭村社区书画协会作品展。
" 南岭村早就不是一个小村庄,是一个 10 多万人的大家庭啦!" 在张育彪看来,南岭村的发展日新月异," 始终没有变的是大家力往一处使,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初心’。"
2021 年 6 月,张育彪荣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为了奋斗的初心:党史学习教育中凝聚前进动力
" 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记住,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年轻党员要继续努力、继续奋斗,不辜负老一辈的重托,把社区建设得更好!" 2021 年 3 月 29 日,在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南岭炮楼前,76 岁的南岭村老书记张伟基身着红马甲,精神矍铄、嗓门洪亮,他正在为 50 多名社区年轻党员上党课。
▲南岭村老书记张伟基在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南岭炮楼讲党课。
改革开放前,南岭村是远近出名的 " 鸭屎围 ",正是张伟基这一辈党员干部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大胆探索、踏实苦干,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1979 年,张伟基给村民提前 " 分田到户 ",成为当时宝安县最早分田的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伟基利用村里闲置土地,引进了深圳最早一批内联企业;1982 年,村里获得国家征地补偿费 43 万元,张守芬是土生土长的南岭村民,是南岭村第一任妇女主任,也是南岭村第一位女厂长,对此她记忆犹新:" 当时有人建议分光这笔钱,如果按照家里的劳动力来分,获益最大的是张伟基家。但老书记说服了村民,把这笔钱用来建厂房。" 村党支部将这笔集体资金用来改善投资环境、扩建厂房,吸引外商投资设厂,逐步累积了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本。
▲改革开放后,南岭村干部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1992 年初,南岭村党支部和村委制定了经济发展新规划,迈开快速发展步伐。到上世纪 90 年代末,南岭村建起了四个工业区,共有企业 40 多家,为集体经济的壮大打下坚实基础。随后,求水山公园、客家民俗园等一系列人文景点的打造,深圳首家村办五星级酒店——求水山酒店的开办,更让商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在南岭村遍地开花。
" 就是跟着党干!" 南岭村老党员张秋如回顾这段峥嵘岁月时说道。在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4 楼,坐落着南岭村致富思源展览馆,约 1000 平方米的展厅内,老照片、历史实物满满当当,从 " 历史印记 "" 春天故事 "" 今日南岭 "" 致富思源 "" 明天更好 " 等多维度,反映着南岭村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也是深圳市 " 四史 " 学习教育基地之一,一部 " 村史 ",成为辉煌党史的一份生动诠释。
▲老党员在南岭村致富思源展览馆向来访者讲述南岭村发展历程。
回顾南岭村的发展历程,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引领南岭村取得辉煌成绩的 " 原动力 "。" 一切从集体的利益出发,领导班子最大程度地团结群众、号召群众,是南岭村发展的关键。" 南岭村原党支部副书记李宏庆对记者说。
▲张育彪(右一)和张伟基(中)带领社区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为了再出发的雄心:二次创业要带领乡亲们上市敲钟
" 上半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下半年你等我好消息,我们投资的企业进展顺利,我带领乡亲们上市敲钟的心愿能实现!" 张育彪对记者说。
2001 年,27 岁的张育彪当选南岭村党总支书记," 村改居 " 后又当选社区党委书记,南岭村迎来第二波发展高潮。如今,南岭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 35 亿元、年人均分红 16 万元,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高速发展、走在前列的有力注脚。
但张育彪从来没想过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不能停,停下就是掉队。" 在传统发展模式依靠惯性仍然快速运转的同时,张育彪意识到村集体经济正在陷入物业依赖模式的困境,必须要转型," 过去我们从种地转型去‘种’房子,现在我们要从‘种’房子转型去‘种’高科技企业!"
▲南岭创投大厦。
2015 年,南岭村一头闯进创投领域,摸着石头过河,探索 " 创投 + 孵化器 " 模式。2017 年," 南岭基金 " 挂牌,这是省内首家由村集体控股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之后,南岭科技园、1983 创意小镇等一系列科创载体相继亮相南岭村,创新求变之风,在南岭村已成气候。
▲南岭基金挂牌。
南岭村的第一次创业,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再出发,党组织还是一路领跑。南岭村社区党委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党建摸排、组织建设和引领服务工作 " 三同步 ",不断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2020 年,南岭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在党建引领下,南岭村不断蜕变、不断前行、不断为深圳集体经济转型探索新路径。
▲南岭 1983 创意小镇。
离开南岭村时,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空气清新湿润。面对记者的镜头,张育彪深情地说道:" 祝福党更好、国更强、民更富!" 他身上的红马甲被雨水打湿,格外鲜艳夺目,不远处的求水山,郁郁葱葱。
深圳晚报记者 李剑南 程文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