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1-06-30
A38|百年激荡(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开篇语

党之历史,激荡百年;党之光辉,流传千古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贵阳晚报推出《百年激荡》系列报道,回顾曾经在某个特定时段为贵阳做出贡献的人,感受党员在贵阳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故事,如今读来,仍激荡人心,鼓舞大家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金阳新区(今观山湖区)道路开工建设场景

2001 年 10 月 25 日,时任贵阳市副市长、金阳办主任的陈石代表金阳建设者,向全市 337 万人民立下 " 军令状 ":用三年时间完成新区 17 平方公里内基础设施骨架建设。

当年 10 月,金阳办、金阳公司从老城区入驻金阳,轰轰烈烈的金阳大建设拉开了序幕。金阳新区(今观山湖区)从开发建设到一座现代化新城区雏形初现,仅仅用了 5 年时间,这个奇迹的产生是艰苦创业的过程,它凝聚了建设者、决策者的心血和汗水 ……

陈石

三年艰苦奋斗 奠定观山湖区崛起

2001 年 8 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贵州省视察工作,总理对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谈起了他对贵阳的观感:贵阳城市太小了,太拥挤了,还是需要建一个新城区,老城区要拆旧建绿。

听到总理的这番话,钱运录书记的心里很不平静。几天后,他到金阳(现在的观山湖区,当时称为金阳新区,下同)进行了调研,视察了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金阳后,作出了 " 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强力推进 " 的重要指示,拉开了金阳新区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2001 年 9 月,贵阳市委、市政府调整了我的分工,决定由我兼任金阳办主任,专门分管金阳新区开发建设。

国庆节,我独自乘车去金阳转了一圈,以前都是看规划图,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现实中的金华和阳关农场,入目全是果园、农田、菜地以及民房。

当时的金阳办和金阳公司还在老城区贵阳市政府办公大楼里,为了工作方便,我们决定搬到建设第一线去。后来,我们在养马村租下一农户自建的小楼当作办公点,开始了攻坚克难的开发建设工作。

建一座新城谈何容易,在金阳新区的建设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地问题,其次是建设资金,但最难的还是拆迁工作。

金阳的居民既包括祖祖辈辈在此居住的农民,也有经营工厂作坊的小业主,还包括金华监狱、农场的职工以及外来做工的租住户。更为棘手的是,当时金阳城市规划早已传开,所以当地人为了拆迁费,胡乱搭建成风,有些村寨的农户串联在一起,准备坐地加价。

针对这些情况,金阳办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各种可操作的政策规章:对监狱的土地,采取谈判购买的方式;对农民的土地,依法征地拆迁,并吸纳他们参加金阳建设,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对违法建筑则坚决依法拆除。在金阳办的努力下,拆迁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

2002 年 6 月,金阳新区三纵三横道路骨架建设全面铺开,金阳大道、金西大道几条路同时开工,金阳新区的道路主骨架建设很快完成。

同时,很多贵阳学子向往的贵阳一中金阳新校区也开始动工建设;由原贵阳二医整体搬迁过来的金阳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得到时任党委书记、院长向德芬的大力配合,给医院职工做了大量工作,使医院在短短两年内就实现了整体搬迁。重点学校与医院的成功搬迁,将贵阳市民的关注点带到了金阳。

在建设过程中,贵阳市行政中心与碧海花园等六大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标志着金阳新区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除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金阳新区还全力打造绿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其中不仅有占地近六千亩的观山湖公园,还有奇特秀丽的喀斯特公园。

随着第一条公交线路开通,路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我们终于成功兑现了当初自己立下的 " 军令状 "!

看到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的金阳,我的内心十分自豪,为自己参与了金阳的建设,并在其中贡献了自己的光和热感到骄傲,觉得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是党把我们培养起来的,亲眼目睹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繁荣昌盛,我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党和国家会更加强大,一定会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采访记者:杜娟

采访时间:2021 年 5 月 7 日

采访地点:贵阳市政协三楼画室

人物简介:陈石,男,1954 年 12 月生,江苏丰县人,1971 年 10 月参加工作,1979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济管理学博士,画家。1998 年至 2007 年,任贵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01 年兼任贵阳市金阳新区建设办公室主任;2007 年起,任政协贵阳市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

2021 年 5 月底,一批红色封面、印有 " 讲好南明红色故事 · 传承前辈革命精神 " 的党史宣传册送往南明区的各个基层组织。别看这本小书只有 60 页,它可是 81 岁的金方隆老人筹备了大半年,经过 18 次修改后的产物。

1950 年 6 月至今,金方隆已经在贵阳生活了 70 多年。回望过去,他说自己的这一生没有浪费。年轻时,他刻苦求学;工作时,他是尽心尽力为南明区奉献的好老师、好校长;退休后,他是南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好主任,是人们心中的模范 " 五老 " 之一。

金方隆

送党课到基层 一干就是 30 年

1950 年,我从白云区牛场乡来到贵阳亲戚家名叫 " 镛德祥 " 的店铺当学徒。次年,亲戚与他人合股成立民生茶叶公司(今贵阳市老百货大楼隔壁),我在公司当捡茶工。

1953 年,刚好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家里也注意到学习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在二姐的资助下,我从贵阳市东小学(今师大附中附近)四年级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最后毕业于贵阳师范学校(今文化路上)。三年的师范学习 , 我获得教书育人的本领。20 岁那年,我被分配到南明区黄家井小学执教,1964 年调至解放桥小学。多年的教学经验,为我后来能够为基层讲党课奠定了基础。

1974 年,我调至中共南明区委党校负责总务工作。期间,又被区委派到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统战知识。结业时,我从几名街道干部处了解到,办事处每周六有政治学习活动,形式大多是看文件、读报纸,没有辅助资料,大家说:" 如果有教员去现场讲课那就太好了。" 几人都建议我把学到的知识带去办事处为大家辅导。

同年 8 月,我通过了全省的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眼看离贵州师大本科毕业(函授)也只差 10 个月了,于是我认真考虑后决定做回 " 老本行 ",将我学到的知识备成党课,与基层干部分享。

▲金方隆在市南小学讲党课

到基层讲课,首要任务是备课。我根据当时的形势准备了两课:一课是 " 党的十三大报告的重大意义 ",另一课是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充分发展商品经济 "。备课时,我首先查阅大量资料,搜集数据、事例,然后撰写成通俗易懂的教案。空闲时,我独自一人在办公室练习试讲。

随后,我选定比较熟悉的中曹司街道办事处和区农水局讲课。在和这两家单位的领导确定了讲党课的时间后,我接着分别去了解了两家单位的基本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尽量使讲课做到有的放矢。

我在两个单位的首次讲课至今记忆犹新。1987 年 9 月的一天,我提前到指定地点后,发现课堂内座无虚席。我按照事先备好的课,认真、热情地向听众进行了讲述。讲课中,听课对象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进出会场的人也很少 …… 一个半小时的讲课结束时,阵阵的掌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这一干,就是 30 多年,直到 2018 年,我因为身体欠佳,停止了党课送基层活动。根据记录,1987 年至 2018 年,我开展了 253 次党课活动,听课人数达到 25994 人次。

在建党 100 周年来临之际,回忆起这段讲党课的经历,我依旧心潮澎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校教员,能利用讲党课的机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更多的人 " 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让更多人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应该是一名老党员和党校教员值得骄傲和欣慰的事。

采访记者:陈佳艺

采访时间:2021 年 5 月 19 日

采访地点:金方隆老人的家中

人物简介:金方隆,1939 年出生,1959 年 -1974 年分别在黄家井小学和解放桥小学任教,1974 年 8 月调入中共南明区委党校工作。1990 年任区委党校副校长,1994 年任常务副校长,2001 年退休。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编辑 柴潇蕾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