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1-06-30
A46|百年激荡(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张先金老人今年 86 岁,出生于四川广安。张先金是一名穷苦人家的苦孩子,1952 年,到西南铁路局工作,1958 年 7 月 1 日在贵州入党。他爱学习、肯钻研,很快在工作中成长为铁路建设的 " 多面手 ",是同事眼中的好榜样。回忆起铁路生活,他总有说不完的话。

张先金:

农家苦孩子 铁路多面手

我出生在四川广安农村,家里姊妹众多,家境贫寒,从 1952 年参加工作,我就跟铁路结了一辈子的缘。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关心我们穷人的,所以能入党我很开心,我要永远跟着党走。1952 年我到西南铁路局工作,最初,领导分配我在宝成铁路吴家沟山场从事清料工作,我高兴极了,心想:" 我这个从九岁起就帮地主放牛割草的穷孩子,今天在党的领导下,也当上了铁路工人,我应该学做一个好工人。"

后来,开料石供应不上生产需要,领导决定抽一些人去开山,有些人不愿意去,怕不懂技术,工效低,拿钱少,但是,我认为工作不应该计较拿钱多少,既是工人,就应该服从党的需要,我就报名去开山。我每天勤恳、虚心地向师傅学习,还帮师傅做准备和清洁工作,师傅们都很愿意教我,在党、团组织的支持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三个月后,我终于掌握了石工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铁路工作工种多,只会一种技术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我要求自己多掌握几种技术,在生产中,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看别人的操作,留心别人的讲解,虚心请教,几乎所有的时间我都用来学习了。除了开料石、安砌是我原来就会的技术外,在修建贵阳枢纽站望城隧道的过程中,又掌握了风钻、打混凝土、土石方打眼、放炮、高架索道等全套技术,还会一些木工、铁工、电工、起重工等二十多种不同的操作技术,我也因此成为铁路建设中的 " 多面手 "。

1956 年初,我回到四川内江修内昆铁路。我们主要负责隧道、涵洞、桥梁之类的工作,后来我们来到贵州修内昆铁路的贵州段。

望城隧道是进入贵阳铁路枢纽站的第一道门户,这座隧道的提前打通,对火车早日通贵州有一定的作用。上级要求的火车通车日期一次次提前,隧道开挖的进度越来越紧张。党委号召改人工为机械开挖,加快工程速度,但当时,风钻技术班里的很多人还不能掌握,就不用它了,仍旧用手工打。我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决定突破这一技术难关,一有空我就去看别人开风钻,请别人讲操作技术,逐渐掌握了风钻的全部技术,还跟着其他人学会了开抽水机等。

我不仅自己肯学肯钻,而且喜欢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所以我经常是一边给别人当徒弟,一边又当别人的师傅。为了使班里所有人都能成为 " 多面手 ",我在班里组成了一个技术学习小组,利用业余时间交流技术经验,大家都学会了好几种技术,我们班也成为了 " 多面手 " 红旗班。尽管如此,我并不自满,一心想把所有铁路技术学会,成为一个更全面的铁道工人。

▲张先金年轻时的照片

1966 年,我又被分去修成昆线,但是没多久就被调回贵阳,到中铁五局党校管理后勤工作。绿化、挑水、担粪 …… 这些都是我负责的工作。直到 1995 年退休,我一直从事铁路建设的工作。在工作中,其实很多工作并不是我擅长的,但是,只要党需要我,我就能把事情办好。作为一名有 63 年党龄的老党员,就要学习雷锋精神,努力发挥一颗螺丝钉的作用。

退休之后,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常参加居委会活动,一直关心辖区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常去贵阳市第四十一中给同学们分享红色故事,并利用自己不高的退休工资,向有困难的未成年人捐资捐物。这些都得到了大家的称赞,但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的理想是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采访记者:李黎明

采访时间:2021 年 6 月 22 日

采访地点:张先金老人的家中

人物简介:张先金,男,1935 年 12 月生,中共党员,1995 年退休,曾任中铁五局党校后勤部主任。

边金老人今年 91 岁,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高臾村。1946 年 9 月,15 岁的他成为村里第一批报名参军的人,参加过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成都战役。

1949 年 8 月,部队进军大西南,他跟随部队,从自贡背盐徒步来到贵州。此后,打土匪、修铁路 …… 在贵州的土地上,挥洒青春热血,直到 1987 年离休。

边金:

背起盐巴进贵州

修建铁路立功勋

我的老家在河北,家里很穷,七八岁时就开始干农活了。1946 年 9 月,当征兵宣传在我们村开展时,我果断地报了名,成为我们村第一批参军的人。后来,我在武安完成了三个月的新兵学习,最终在阳谷进入前线部队。后来,我参加了鲁西南战役,并在郓城首战告捷。

郓城大捷后,组织叫我去谈话,问我 " 你是否想加入共产党?"" 我愿意!" 我太激动了,谁能想到小小年纪的我,已经有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了呢?两个月后,我们成功挺进大别山时,我就转正了。

1949 年 8 月,我们接到了进军大西南的任务。在鄂川边境,我们部队围歼了国民党宋希濂部队,获得了整整 47 车的战利品。解放军在 11 月 15 日解放了贵阳,21 日解放了遵义。

为将战利品顺利护送到贵州,我们被分成两拨,精锐部队坐小轿车,护送战利品从遵义进入贵州,同时把敌人的火力吸引过去,大部队则徒步行军回贵州。

当时贵州很穷,吃不上盐,很多小孩子长期没有盐吃,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大人哄小孩时就用指头在灶头上抹一下给小孩舔。

所以我们步行路过自贡时,首长便下令让我们每个兵背 20 斤盐进入贵州,我们每天能行军百里,进入贵州后雨水变多,我们的行军速度变到每天只走六十里路。

我们背着盐走了将近一个月,各个队伍分别前往自己的驻地,我们的队伍是前往毕节。到毕节之后,我们将食盐分发给了当地群众,让大家改善生活。在毕节,我当上了毕节军分区司令部职工科的一名见习干事。

在当时的毕节,虽然很多地方都解放了,但是土匪依然很猖獗,常常明目张胆地出现,骚扰百姓生活。部队经过研究,决定进行剿匪工作,我作为军人,剿匪更是义不容辞。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将当地的土匪清除干净。

1951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我被召回司令部,准备赴朝作战。但由于工作安排,我意外被留了下来。随后,我被安排到遵义学习文化知识,三年后毕业,又回到毕节工作。1962 年,经过考核,我以优秀干部的身份调到省军区政治部工作。

1970 年初,湘黔、枝柳铁路被列入三线建设工程。我被调到湘黔铁路凯里分指挥部。修铁路时条件很艰难,技术落后,我们便以 " 人海战术 " 的方式来克服。当时大概有 13 个民兵团五千多人参加建设,主要负责挖地、运输泥土等,铁二局的人负责各种专业技术,如开风钻、开抽水机、挖隧道等,大家齐心协力,只为把铁路尽快修好。

我记得当时比较先进的工具是内燃凿岩机,效率很高。施工现场没有先进运输设备,民兵们只好用撮箕挑、箩筐抬各种建筑材料,因为这个,修建铁路的速度就慢了许多。为了提高效率,大家制造了一种运输用具 " 滑板车 ",下部滑板在铺设的泥路上用作滑行,上部料斗用作装料,还能人工翻倒运料,这个工具很实用,得到了推广。

我基本都住在工地上,与工人们同吃同睡同劳动,直至 1973 年铁路正式交付,我才回到省军区政治处,直至 1987 年离休。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感慨万千,如今想想,不知不觉自己已经 74 年的党龄了。一直以来,党对我都很关心照顾,党对我的恩情重如山,想对党说的话也说不完,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惟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

采访记者:李黎明

采访时间:2021 年 6 月 23 日

采访地点:边金老人的家中

人物简介:边金,男,91 岁,中共党员,1947 年入党,1987 年离休,原贵州省军区政治部群工处处长。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编辑 柴潇蕾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