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唐永富:为人民服务无止境
我叫唐永富,今年 57 岁,2006 年他刚入党 .
我是赤水市两河口镇大荣村人,现为该村支书。父亲是一名老党员,曾当了几十年的生产队长。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己积极向组织靠拢。
当年,热心公益事业的我在两河口镇新成立的街道管理委员会中,积极从事集镇卫生等公益工作,后来当选为社会居委会主任。
就在入党这一年,老家大荣村 27 位村民代表问我能不能修通大荣村到集镇的公路,让村民们不再受苦受穷。
大荣村山高坡陡无产业,基础条件极差。虽然我靠经商致富了,但乡邻们还在过苦日子。身为共产党员,我觉得应该为乡亲们做点事,不然对不起 " 共产党员 " 这个身份。但是,大荣村修路实在太难了,之前村里有积极人士筹资修路,未获成功。对此,我只能自己先垫资了 20 多万元。为提高效率,我让管理人员划定区域实施 " 工分制 ",将活细化到每个人头上。经过 3 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一条长 7.1 公里的路修通了!后来,我又陆续增加资金,对公路进行养护。
路通了,村民该从事什么产业能脱贫致富?2009 年,当地一村民买了些鱼苗放在田里,也没怎么管理,后来竟然卖了 700 多块钱。这块田,如果种水稻,只能卖到区区不足百元。
受到启发后,我带领村民发展养鱼业。仅 2014 年农历正月初二这一天,我们就卖得 10 多万元的现金。
凭着自己的初心与实干,我不仅带领村民们脱了贫,他也获得组织的认可。2015 年,我获省级劳模称号,2018 年,又获得 "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 称号。
为人民服务无止境,最近我又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业,涉足住宿、餐饮,依托赤水大瀑布等景区的人流量,给村民带来更多收入。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王洒:22 年前入党圆了进藏梦
我叫王洒,生于 1978 年,仁怀人,1996 年入伍在重庆服役。
20 多年前,我怀着满腔热血,向所在部队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当年我在部队服役时,所在部队经常会接到入藏任务,我也非常想去执行这样的任务。这样的任务艰巨、危险,每次出发前,部队都会挑选党员冲锋在前。我觉得那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因此我也想入党,承担入藏任务。
对于共产党,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父亲是一名党员,曾获得过省级劳模,爷爷是一名党员,当过大队支书。
1999 年 5 月,我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就被部队挑选为进藏人选之一,主要任务是随队采访、刊发报道。我先后 6 次入藏,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采访。
8 年军旅生涯结束后,我回到家乡仁怀,成为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2012 年,我第一次驻村,到仁怀市鲁班镇陶家寨村担任副支书,2015 年又到省级一类贫困村仁怀市三合镇安居村任第一书记。
驻村 4 年,我倾尽全力,带领安居村脱贫。驻村期限满后,我又两次申请延期。4 年多里,我带领村民发展了 100 亩水产养殖场、300 亩葡萄园、400 亩桃树园、2000 亩有机高粱基地,培育起 60 多家养猪养牛大户,逐步形成了让农民安居乐业的产业群。安居村还成功申报成为省级旅游示范村和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
这些年,我先后获得 "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 等荣誉称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夏昌国:入党让我有了更强的使命感
我叫夏昌国,今年 43 岁。
18 年前,我是一名村医,2000 年来到原遵义县茅栗镇卫生院工作,后来到尚嵇镇清水村卫生室任职。
我大学就读的遵义医学院,是党创办的一所医科大学,因此对党有一份特殊的感情。2001 年,我向组织申请入党。那时我仍在走村串寨,为村民们看病。2003 年,我在清水村宣誓入党。入党后,尽管我还是一名村医,但党员的身份赋予了我更强的荣誉感、使命感。在我看来,以党员的身份给百姓看病,是在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
2007 年,清水村换届中,凭着在给百姓治病中留下的良好口碑,我当选为村里的副主任。上任后,我着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村民的饮水条件,先后为清水村 1200 余村民、江林村 1800 余村民接通了自来水,后来又修通全镇第一条水泥通村路。
2018 年 2 月,我被异地交流到尚嵇镇乌江村,面对这个村容脏乱、村民与村支两委关系僵硬的村,我捋清关系后对症下药,让乌江村实现嬗变,综合考核从原来的全镇最后一名,连续 3 年成为全镇第一。
2021 年,43 岁的我走进人民大会堂,捧回 "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 的荣誉。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徐丹:服务寒门学子是我的使命
我叫徐丹,出生于 1986 年,2005 年考入遵义师范学院。由于父亲是一名党员,受其影响,上大学没多久,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大学入党,也有严格要求,不仅成绩要优秀,还要定期上党课,遵守校纪校规。怀着崇高的信仰,我严格要求自己,终于在 2007 年成为正式党员。我记得那年 10 月,面对党旗宣誓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尽管作为学生党员,并没有做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并未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毕业后,我来到红花岗区长征镇中心小学当老师,2011 年调至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
每个学期,我要逐一审查全区数千贫困学子交上来的资助申请书以及相关认证材料,工作量很大。我与同事们认真审核,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寒门学子,均能享受资助。
在我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个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就是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这些年来,经我和同事完成审核发放的助学金上亿元,资助的学生超过 18 万人次。
我的工作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2016 年 3 月,我被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授予 " 贵州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先进个人 " 荣誉称号;2018 年获 "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 荣誉称号。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谢志林:先富带动后富的 " 省劳模 "
我叫谢志林,今年 41 岁,是一名 " 年轻 " 党员。
我是一个 " 苦孩子 "。15 岁那年,父母离异,我一边在餐馆打工,一边照顾两个弟弟。因为贫穷,年轻时我辗转多地打工,后来又回到遵义,在餐饮业打拼多年。2010 年,我回到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街道金华村老家,在自家老宅建起生产酱油的 " 味醇香 " 调味品厂。经过多年的努力," 味醇香 " 厂升级成遵义市味醇香食品有限公司———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了一个占地面积 16000 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带动村里的就业人数从 10 多人增至 50 余人,产值上千万元。
2016 年 12 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身份的转变,促使我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民,与村委会协商后,我以 "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贫困户)" 的发展模式,成立金华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遵义市金茂华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3 年过去,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 2 万平方米大棚、冷库、超市、多个小区物管的综合公司,从业人数达 102 人。这既解决了村里因征地拆迁失地的农民就业问题,又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
2019 年,金茂华公司分红 10 万元,让全村 11 个村民组的村民首次享受到集体经济分红带来的喜悦,而金华村集体经济进账更是达到 200 多万元。
而我本人在最近 10 多年里多次获得表彰:2018 年获 "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 称号、2020 年获 " 贵州省劳动模范 " 称号。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宝华 整理
编辑 柴潇蕾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