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1-07-01
A22|那一年,我入党(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原六枝矿务局总医院药局主任史秀斌:

战功赫赫 初心似璞玉

我叫史秀斌,河南省南乐县寨里村人,今年 95 岁,党龄 72 年。我 12 岁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当过卫生员、调剂品员、司药、药局主任。在枪林弹雨的火线上,我出生入死抢救伤员,负伤十次,肾脏少了一侧,8 次荣立军功。

当年,我的母亲是一名地下共产党员。1939 年元月十五,我们村在日寇的严密监视下,气氛紧张。母亲偷偷告诉我:" 儿啊,跟共产党走吧!不打败日本鬼子,不消灭世上吃人的豺狼,你就不要回家!" 从此,我加入了共产党的部队。

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的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强盛,更加印证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我以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感到自豪,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入党时的情景。

1947 年,我随部队自山东一路南下,我们要去解放几千公里外的西南地区,解放贵州。行军很辛苦,日夜兼程,走路都打瞌睡,但军中士气却很高涨,战士们喊着 " 一心一意,走到贵阳就是胜利 " 的口号。因为表现较为突出,经两名长征干部李守仁医生和侯学庆医生的推荐,1949 年 7 月份,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 年,我脱下军装,成为一名卫生系统的基层干部,1965 年主动请参加 " 三线建设 ",后于 1985 年退休。" 离休不休,信念不丢 ",退休后的 6 时间里,我一直义务在六枝矿务总医院给医院里的医疗点运送注射用的药水,用行动践行初心。 ■曾静 整理

原省质监局总工程师秦红:

坚守理想 发挥带头作用

我叫秦红,曾经是省质监局总工程师,现任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离退休第四支部书记。

我的祖辈是贵州地下党,小时候家里的老一辈经常教育我们,说贵州地理环境没有优势,人民群众很艰难,我们要想方设法地为老百姓做事,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很早就对中国共产党心生向往。

1972 年我参加工作,在贵州橡胶配件厂当工人,1975 年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 年 11 月 14 日,当时 25 岁的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 带着这样的家风,1978 年毕业以后,我留在贵州工学院当老师,1990 年调到省标准计量局工作。2003 年来到当时的贵阳市质监局当局长,2007 年又担任省质监局总工程师,在帮扶指导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我经常组织支部党员通过网络开展线上党组织活动;鼓励党员在街道、居委会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教育下一代要始终不忘初心,坚守革命理想,当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孙维娜 整理

康寨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心学:

一辈子都在宣讲党史

我叫王心学,今年 77 岁,党龄 51 年,家住贵阳市花溪区麦坪镇康寨村,曾是民办学校康寨小学的校长,1973 年起的 12 年里,先后担任康寨村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直至 2001 年退休。

1970 年,我在康寨小学当校长兼老师,教室就设在村里的棚子里。那一年,我在村里 10 多名党员的注视下,在一间屋顶稍高的棚子里握拳宣誓。我记得棚子里有些异味,但当红彤彤的党旗挂在墙壁上、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我宣誓时,我除了紧张和激动,竟什么味也没闻到。

入党那一年我 26 岁,我们那一代人一路跟随新中国成长起来,对其中的艰辛有深刻感受。我始终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幸福日子,所以我一辈子都在宣讲党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从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到 2021 年 " 十四五 " 开局 …… 过去 50 多年,宣讲党史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 50 多名党员,到 2019 年党员数量超过 9190 万人,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不容易啊 …… 现在日子安逸了,党员同志更需要加强党史学习,时刻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曾静 整

原中铁五局会计黄继荣:

时间磨不平我入党的信念

我叫黄继荣,浙江人,党龄 24 年,原是铁路第五工程局的一名会计,自 1952 年跟随修建铁路的 " 大军 ",从北向南,从东到西。1980 年,我到贵阳铁路局机关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现定居贵阳市南明区。

我是 1997 年 4 月 29 日入党的,那时我已经退休了。如今我 80 多岁了,很多事都已经忘了,但是入党时间记得分毫不差。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总感觉到一点:共产党办事大公无私,中国需要共产党的领导,这样的组织值得我追求。

我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见证了中国从旧社会挣脱出来,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也见证了中国铁路运输蓝图一步步实现的艰难历程。

自 1956 年起,我先后跟随铁路工程队修建河南孟庙至平顶山铁路、兰州到拉萨铁路及中苏边境铁路。

以前贵州的交通很落后,直到解放,中国的铁路版图上贵州仍是一片空白。那时响应党中央号召,一批吃苦耐劳的 " 三线建设者 ",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就来了。" 他乡作故乡 ",在 " 三线建设 " 的铁路建设中,也有着我的身影。

1964 年,我跟随铁道兵队伍一道修建成昆铁路,1970 年 7 月 1 日建成通车;接着参加 1972 年全线接轨的湘黔铁路建设,1987 年末,我参与建设的 " 衡广铁路 " 完工。

30 多年来,我用的算珠都被磨得光滑锃亮。时间磨平了我的算珠,却没有磨平我一生想入党的坚决信念,退休那一年入党,也说明我这一辈子的工作没有白做,值了! ■曾静 整理

省工委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朱紫意:

以史为镜 讲好红色故事

我叫朱紫意,今年 25 岁,党龄 5 年,是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大学毕业后于 2019 年 8 月来到纪念馆工作,先后做了约 600 场讲解。

2016 年 12 月 23 日,当时只有 20 岁的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升国旗的操场上,支部书记牵着党旗,我们一批入党的学生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我记得那天风很大,头顶的国旗被风吹得唰唰响,当我说到那句 " 宣誓人朱紫意 " 时,不禁鼻头一酸,红了眼眶。那一刻我想到了我的外公———一名普通的解放军士兵,他曾经告诉我,如果有一天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会因此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我对党的向往来源于家庭熏陶。外公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的一名士兵,1949 年随部队西进,参与解放贵州。我小时候喜欢听外公讲述红色故事,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外公也早早地就将红色基因的种子播洒在了我心里,我从小就对党充满了向往。

毕业后,我也因此来到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做讲解员工作。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以纪念馆为纽带,更好地宣传贵州红色文化,以史为镜,烛照初心和使命,让许多参访者跟我一样,在心中种下红色基因的种子,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工作后,我发现这份工作没想象中简单,充满挑战。我不仅要把自己变成 " 党史知识库 ",还要因人而异地从不同参访者的角度,找到令他们感动的关注点和叙述方式去讲述红色故事,将红色历史、人物故事说得丰满立体,将红色精神传递给他们。

我先后做了约 600 场讲解,每一个场景的解说词,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早已烂熟于心、深入脑海,有时做梦都在做讲解。我希望通过饱含温度的口吻,揭开尘封的革命历史,拉近现代人与红色革命的距离。 ■曾静 整理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