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黔桂铁路全线通车
1959 年 2 月 7 日,黔桂铁路都匀到贵阳段宣告正式通车,结束了省会贵阳不通火车的历史。
黔桂铁路是一条起于贵州龙里,止于广西柳州,纵连贵州、广西两省区的干线铁路,也是西南地区铺设的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
1939 年,抗日战争重心逐渐向西南转移时,黔桂铁路作为物资输送的大动脉开始建设。战争年代,在烽火硝烟中,黔桂铁路屡遭破坏,从未真正贯通。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修复和重建,于 1958 年正式全线开通运营。
▲位于镇宁的国营第 150 厂(现航空工业龙飞)建设工地上,工人们的合影
2004 年 12 月,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动工,历时 4 年。黔桂线上的列车速度、数量、吨位都大大增加了,列车最快能达到时速 160 公里。
2008 年 7 月 31 日,黔桂铁路贵州段独山县星朗至独山 4 个区间 43 公里新线开通。8 月 15 日,黔桂铁路广西段洛满至洛东长度为 28.8 公里的新线开通,三罗线蒸汽机车迁至柳城站运营。10 月 25 日,黔桂铁路贵州段开通孟孔至都匀间线路和 5 个新车站。12 月 31 日,贵州都匀至龙里段开通。2009 年 1 月 10 日,广西金城江至贵州麻尾段开通,至此,黔桂铁路新线全线通车。
改造后的线路南起柳州、北至贵阳,该工程使贵阳、柳州两市成为北上南下、东进西联的重要铁路枢纽。
关键词:红枫发电站正式发电
红枫湖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郊,距省会贵阳 28 公里,是一个融高原湖光山色、岩溶地貌、少数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58 年,红枫水电站在猫跳河上动工兴建,1959 年下闸蓄水。1983 年扩建两孔溢洪道,1986 年改建放空洞,1989 年改建坝体防渗结构,以堆石坝体灌浆代替斜墙防渗,1991 年 11 月大坝灌浆结束。1994 年进行大坝直接戴帽加高。
▲红枫发电站
据了解,工程枢纽为Ⅱ等,由木斜墙堆石坝(主坝),浆砌石斜墙堆石坝(副坝)、左岸溢洪道、右岸引水发电隧洞(兼防空洞)、厂房等建筑物组成。
1960 年 5 月 29 日,贵州省第一座中型水力发电站猫跳河一级电站———红枫发电站正式发电。该水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水电枢纽。
该枢纽具备不完全的多年调节性能,径流利用率达 92%,坝区多年平均流量 29.1 立方米 / 秒,多年平均水量 9.53 亿立方米。红枫水电站装机 20000 千瓦,保证出力 5100 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 0.547 亿千瓦时。
关键词:三线建设在贵州
1964 年,中央决定在 " 三线 " 地区展开规模巨大的建设。在历时 17 年的大三线建设中,数百万建设者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
同时," 三线建设 " 也是贵州有史以来经济建设的一次大发展,重点是建设航空、航天、国防电子三大工业基地。
1966 年 12 月,位于贵州都匀的 083 基地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晶体管 DJS-121 型电子计算机,通过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1977 年 7 月,083 基地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数字制试验卫星地面站,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3 年 8 月 17 日,贵州 " 三线建设 " 博物馆开馆仪式暨 "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 三线精神座谈会在中国凉都之都———钟山区三线建设文化广场举行,标志着全国唯一以 " 三线建设 " 为主题的博物馆正式落成。
2019 年 9 月,该博物馆被中宣部命名为 "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9 年 11 月 12 日,国家民委公布 " 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贵州 " 三线建设 " 主题博物馆位列其中。
▲上世纪 50 年代的贵阳邮电大楼
关键词:贵州造歼击机
1970 年 9 月 18 日,振聋发聩的引擎轰鸣声打破了贵州高原的沉寂,贵州制造的第一架歼 6- Ш 型歼击机在 011 基地双阳机场成功首飞。
然而,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架歼 6- Ш 飞机的生产车间,居然是在贵州的大山深处。
上世纪 60 年代,一批有志青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贵州支援 " 三线建设 "。与此同时,为发展好贵州航空工业,011 基地认真贯彻落实周恩来总理 " 贵州歼击机生产基地一定要在 1970 年内建成 " 的指示,发扬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的精神,边建设边生产,厂所结合、大力协同,克服了诸多困难,围绕飞机、发动机科研生产全力攻坚,圆满完成了任务。
1970 年 9 月 18 日,贵州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歼 6- Ш 型歼击机在 011 基地双阳机场成功首飞。
同年 5 月,第一台涡喷 -7 型航空发动机在黎阳机械厂试制成功。
▲ 1977 年恢复高考
关键词:恢复高考
1977 年 10 月,贵州省革委会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 < 关于 1977 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 的通知》,明确从 1977 年起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贵州恢复了中断 11 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那一年,贵州高考报名人数为 65111 人。从此,高考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考生的人生坐标。
1979 年至 1988 年,贵州及时调整教育路线和办学方向,突出教育在社会主义 " 四化 " 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建立符合贵州省情的基础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
1989 年至 1998 年,贵州围绕各级各类学校的重建兴建、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展开工作,特别把重点放在农村教育事业上,全省教育事业进入了巩固提高、快速发展的时期。
1999 年至 2008 年,贵州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全省 88 个县(市、区)提前实现了 " 两基 " 攻坚目标。
2009 年至 2018 年,贵州牢固树立 " 富民必先强教,兴黔必先兴教 " 的发展理念,用好用足中央对贵州教育倾斜的各种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对贵州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
关键词:贵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
"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1949 年,贵州省仅有公路 3943 公里,其中勉强能维持通车的只有 1950 公里。经过 30 多年的艰苦努力,至 1985 年,贵州省公路通车里程达 27999 公里。然而," 量 " 的改观并没有带来 " 质 " 的发展,贵州仍然没有一条一级公路。
▲贵黄公路
1958 年,原交通部第一工程局第一、第二工程队来到贵州高原,参与修建贵阳磊庄机场和赤天化码头,从此扎根贵州。这两个工程队,就是如今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
1986 年,贵州公路集团参与建设贵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阳至黄果树公路。1991 年,这条全长 137 公里的高等级公路顺利建成,被誉为贵州高速公路建设的发端。
这条全长 137 公里的高等级公路,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开工建设的高等级公路,该条公路的通车结束了贵州省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开启了贵州公路建设的新纪元。
贵黄公路的建成是贵州公路交通建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是贵州公路集团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而由其参建的贵遵公路,则是贵州公路集团发展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企业开始向更高、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自 1927 年贵州修建第一条公路以来,全省公路交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通到好、由低等级到高等级的发展历程。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成虹飞 杨雪梅 孙维娜 汤利 整理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