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合肥天鹅湖。郑成功 摄
攻坚 " 出行难 ":5 月 17 日上午,合肥南二环主线高架桥中高度最高的钢箱梁第 7 联桥梁正式架设。宋炎骏 摄
6 月 7 日,合肥城管为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服务。(合肥市委宣传部供图)
纾解 " 多层上楼愁 ":合肥经开区首批加装电梯交付。 苏玲 摄
解决群众 " 就业急 ":合肥市举办退役军人就业起航专场招聘会。(合肥市人社局供图)
攻坚 " 停车难 ":合肥市区路边停车泊位免费停放时段由此前的 15 分钟延长至现在的 30 分钟。 郭如琦 摄
" 共治包河 " 智慧平台巧解群众 " 急难愁盼 "。 张大岗 摄
初夏时节,漫步合肥街头,往年恼人的漫天飞舞杨絮变少了,环境更清朗。一朵飘絮带来的 " 烦恼 ",引起合肥市高度重视。4 个多月来,合肥攻坚 " 治飞絮难 ",治理杨树逾 5 万株,努力让更多绿植 " 养眼不迷眼 "。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合肥市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 " 国之大者 ",以 " 放心不下 " 的尽责心态,力解 " 急难愁盼 ",努力让群众笑容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去年以来,合肥从广大群众 " 最急、最难、最愁、最盼 " 的事情抓起,逐一破解出行难、停车难、上楼难、治飞絮难等一系列难题,努力把每项民生工程做成得民心之事,为加速打造 " 五高地一示范 " 储备澎湃动力。
最急的事,抓紧办
购买 10800 个公益性岗位,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托底。组织 2721 名离校 2 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有关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今年 5 月,合肥市人社局及时出台 2021 年度就业创业促进实施方案,以解万千家庭 " 生计 " 燃眉之急。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第一时间解决就业急、入园急、用工急等一系列群众最 " 急 " 的事。如今,群众 " 心急如焚 ",干部就 " 如坐针毡 "," 撸起袖子 " 马上办、抓紧办,在合肥渐成常态。
解决 " 就业急 "。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重拳惩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退役军人就业培训纳入民生工程,符合安置条件的做到应安置尽安置;贯通 " 学业—就业—产业 " 最短通道,每年留肥服务大学生达 10 万人以上。
解决 " 入园急 "。大力实施新建一批、扩建一批、转换一批、补充一批 " 四个一批 " 工程,多渠道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市在园幼儿公办率和普惠率分别达 51% 和 84%,城区 6.8 万幼儿入园需求基本实现学位供给平衡。
解决 " 用工急 "。把招工放在招商、招才同等重要位置,安排市直部门点对点帮助企业招工,创新推广 " 共享员工 "。今年春节前后,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帮联宝科技、京东方两家企业招工近 2 万人。今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 10.6 万人,持续净化用工环境。
最急的事,抓紧办,让群众看到了干部为民谋幸福的爱心。
最愁的事,持续办
" 写作业到深夜,苦不堪言。早上多睡 20 分钟,我觉得对孩子来说很宝贵。" 最近,合肥蜀山区西园南校汇林校区的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早上到校时间比以往推迟了 20 分钟,孩子回到家脸上也轻松多了。4 月下旬,合肥修订细则,严格落实睡眠管理。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合肥聚焦企业引才、学业负担、赶考奔波、多层上楼等群众最 " 愁 " 的事,把群众的愁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干,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发力,纾解千家愁,温暖千家心。
纾解 " 企业引才愁 "。出台普惠性人才政策,为新入职重点产业企业的大学生提供 3 年免租住房或等额租赁补贴,让大学毕业生边安居就业、边安心生活,去年引进本科以上人才 9.6 万人。每年开展两次 " 智汇合肥高校行 " 活动,今年春季安排 10 路 " 人马 " 奔赴 13 座城市、36 所高校,带着 300 多家企业、万余岗位上门招才引智,收取简历 20 多万份,今年一季度新引进本科以上人才 2.3 万人。
纾解 " 学业负担愁 "。出台 " 十不得 "" 六严禁 " 举措,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刻苦学习、快乐成长。
纾解 " 赶考奔波愁 "。协调上级教育部门将原来市区一个高考考区分拆为四个分考区,市区 2.9 万名考生就近就便自主选择考区,既免去往返奔波之苦,也解决了因订不上考点附近宾馆而无法休息的烦恼,受到家长和考生普遍欢迎。
纾解 " 多层上楼愁 "。推动更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将 " 一票否决 " 调整为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就可实施,财政给予每部 20 万元补贴,去年开工建设 199 部,今年已经开工建设 192 部,50 部电梯加装方案通过审查待开工。全市累计建成使用电梯 304 部,正在施工建设 208 部。
最愁的事,持续办,让群众看到了干部为民谋幸福的恒心。
最难的事,攻坚办
曾有人说,天下第一难事,莫过 " 拆违 "。但在合肥," 拆违难 " 却最终让群众拍手称快。" 斩断违建的‘念头’,消除违建的‘源头’,让群众对优良的人居环境有了‘奔头’。" 在合肥福禄园小区拆违现场,正在指挥调度的包河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一负责人说。
" 越是群众觉得‘难过’,我们就越不放过;越是事情‘难干’,我们就越要大干。" 随着党史学习深入,合肥聚焦群众常遇到的办证难、出行难、拆违难、治飞絮难、停车难等最 " 难 " 的事,聚焦发力,攻坚克难。
攻坚 " 办证难 "。目前已完成首次登记 15.2 万套、占比 99.04%,通过容缺办理等方式办证 12.4 万套。
攻坚 " 出行难 "。对多年来城区最大堵点实施 " 复合手术 ",强力推进畅通二环等重大交通工程,今年计划新打通 46 条 " 断头路 "、整治 20 处拥堵点。
攻坚 " 拆违难 "。开展违法建设治理专项行动,自去年 11 月 2 日至今年 5 月 15 日,全市已拆除违建 2.3 万余处、约 322 万平方米,做到了还地于民、还路于民、还绿于民,群众广泛参与、拍手称快。
攻坚 " 治飞絮难 "。下决心破解群众深恶痛绝的意杨飞絮问题,市区二环内外 5 万多株意杨全部科学合理短截修剪,并有序替换树种,努力让更多绿植 " 养眼不迷眼 "。
攻坚 " 停车难 "。实施 " 共享停车位 ",去年以来,整合各类停车场地 304 处、泊位 93420 个,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停车场 74 处、泊位 28949 个,利用待建空地、边角空地新建临时停车场 80 处、泊位 9787 个;市区道路沿线免费停车时间由 15 分钟延长到 30 分钟,网上网下都说好。
最难的事,攻坚办,让群众看到了干部为民谋幸福的决心。
最盼的事,尽力办
上学欲重点,看病盼名医,居住求舒适,呼吸要清新 …… 人生因梦想而滋生前进的动力。随着合肥 GDP 过万亿,人口迈向 " 千万级 ",巢湖越美丽 …… 合肥人的梦想在长大。
群众期盼,指引奋斗方向。在党史学习实践中,合肥聚焦上好学、就好医、住好房、更宜居等一系列群众最 " 盼 " 的事,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方向,甩开膀子尽力办,努力让群众自己 " 觉得好 " 而笑由心生。
努力实现 " 上好学 "。合肥今年计划新建中小学 28 所、新增学位 6 万个,新建幼儿园 52 所、新增学位 1.6 万个,努力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好上学、上好学。积极与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等合作办学,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 75% 的城区公办学校、54% 的县城公办学校和 100% 的乡镇中心学校。
努力实现 " 就好医 "。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积极推动与上海交大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深度合作。已打造出 60 个市级名医工作室,今年全市公益性卫生项目 119 个、总投资 290 亿元,努力让群众不出远门就能看良医、治好病。
努力实现 " 住好房 "。出台房地产 " 新政 8 条 " 和相关细则,重点整治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住宅成交面积和交易价格实现 " 双下降 ",市场热度降低。同时,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已建 16.9 万套(间),今年预计再新增 2 万套(间)、可解决 5 万人住房问题。比如选取最好地段加快建设 1440 套公租房,解决矾矿矿区群众 " 住危房 " 问题。
努力实现 " 更宜居 "。一天不松、久久为功整改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聚焦打造巢湖最好名片,系统实施巢湖综合治理碧水、安澜、富民 " 三大工程 ",推进点源、线源、面源、内源 " 四源同治 ",全湖水质基本稳定保持 IV 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PM10 浓度连续七年 " 双下降 "。
最盼的事,尽快办,让群众看到了干部为民谋幸福的真心。
" 您好!我是笔架山街道的,您需打第二针的科兴疫苗到了,请您尽快去接种地点接种。"6 月 23 日上午,正在办公室处理文案的徐先生感觉意外和惊喜,他没想到居然接到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催种新冠肺炎疫苗。" 一个电话,让人感到幸福。" 徐先生说。
在干部的 " 放心不下 " 中,一箩筐的 " 急难愁盼 " 有了着落,千家万户自然笑逐颜开。因为 " 笑容 "," 五高地一示范 " 合肥,便有了 " 最美风景 ",增添城市魅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