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江西,骄阳似火。赣鄱大地,激情澎湃。
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群山叠翠的井冈山上人潮涌动。来自天南海北的参观者,在这个 " 中国革命的摇篮 " 里驻足沉思,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1927 年,红色的铁流汇聚在井冈山," 星星之火 " 从这里燃遍神州。八角楼里,毛泽东在一盏油灯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化为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之光。
这道光穿越时空,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90 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井冈山,红色精神传承赓续,绿色发展焕发光彩。江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 推进红色基因传承 " 的重要嘱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井冈山 " 胜利的号角 " 雕塑。(图/江西日报记者李劼)
牢记光辉历史,红色旅游火起来
" 大家看,这就是毛主席当年用过的清油灯、砚台,为了节省开支,每次只点一根灯芯。"6 月 20 日,井冈山景区茅坪革命旧址群讲解员饶灏正在为来自湖南的一支研学游团队讲述八角楼的故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茅坪革命旧址群的游客明显增多,饶灏每天至少要为六七个参观团做讲解。在参观游览之后,游客们纷纷表示,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依然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对党忠诚,这种精神让人为之震撼和动容。气温逐步攀升,挡不住群众对红色旅游如火的热情。今年 " 五一 " 假期,全省多个红色旅游景点游客人次同比增长超 300%。而井冈山景区今年 1 至 5 月接待游客总量,已接近 2019 年同期的两倍。
红色旅游的火热得益于我省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像八角楼这样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全省有 2960 处之多。为保护和挖掘红色资源,我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让革命文物 " 活起来 ",让红色精神 " 火起来 ",推动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省普查登记红色标语 10575 条,推出一批优秀案例、示范展示点、研究专著和红色标语守护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整体保护经验成为全国示范;750 个苏区工程项目获得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 10.5 亿元,一大批革命遗址得到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今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首批试点单位,顺利完成场景信息采集、红色故事拍摄、400 多件文物信息采集和 10 余万字的文物档案编辑,探索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新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省还连续举办 9 届红色旅游博览会,联合 24 省成立红色旅游推广联盟;重点建设 11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 条线路入选全国 "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 十三五 " 期间,江西红色旅游发展领跑全国,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约占全省旅游业总量的 25%。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赣鄱大地一个个红色景点都被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宣传阵地,让革命精神入脑入心。
创新宣传手段,红色故事唱出来
" 长夜漫漫天难亮嘞,八角楼灯光指方向啰;星星之火起井冈,燎原神州红东方啰 ……" 每逢节假日,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游客们经常会看到身着红军服的小讲解员余梓洋,在为大家义务讲解、演唱红色歌谣。余梓洋小学二年级时加入了井冈山小学的 " 小红军报告团 ",几年来已累计义务服务游客十余万人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 井冈山上小红军 "。而像余梓洋这样的 " 小红军讲解员 ",井冈山小学 8 年来已先后培养了近 700 名。
在江西这片红土圣地上,一山一水都留下了先烈先辈的战斗足迹,一草一木都记录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跨越时空,闪耀着时代光芒。要把百年党史学习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革命精神发扬好,就必须讲好这些红色故事,使之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初心使命和信仰的力量,切实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践行者。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组织江西省优秀红色宣讲员、赣鄱红色娘子军、老兵宣讲团等,开展红色经典宣讲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呈现百年党史中的 " 江西红 ",让广大干部群众得到红色精神的滋养和洗礼。此外,还开展党史故事汇、党史知识竞赛、红色家书诵读、高校师生 " 红色走读 " 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动全省党员干部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答好 " 时代之问 ",走好新长征路。
从推出《跨越时空的回信》《闪亮的坐标》等系列节目,到创排《支部建在连上》《一个人的长征》等精品剧目,精心创作文献纪录片《从瑞金出发》、电影《三湾改编》、电视剧《井冈山儿女》等,我省还深入挖掘整理省内丰富红色资源、感人红色故事,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党史生动再现、更加鲜活,用文艺精品浸润人心。
把红色故事唱得更嘹亮,民间力量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有一支由红军后人组成的长征源合唱团。十多年来,这支民间合唱团坚持下基层义务巡演 500 多场,用昂扬的歌声把长征精神唱遍大江南北。长征源合唱团名誉团长袁尚贵说,他们已经定下了一个新目标——到红军长征胜利 100 周年之际,要完成 1000 场《长征组歌》公益巡演。
传承革命精神,红色事业干出来
今年清明前夕,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暨专题读书班把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的 " 课堂 " 放在井冈山。刘奇、易炼红等省四套班子领导集体上井冈山,深情回顾井冈山的峥嵘岁月,再次感悟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感悟党的初心与使命。
今年以来,我省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 " 初心之路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 " 四史 " 宣传教育,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让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发展改革的作为和动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好的传承。连日来,"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在江西各地轰轰烈烈开展。我省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大力推动 " 马上办 "" 一网通办 ",在不少行政服务中心设立 " 办不成事 " 窗口,认真查找疏通为民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的关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关心关注的 " 关键小事 "。
我省制定方案,梳理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行动等 25 个省级层面具体项目,作为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第一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由省领导带头认领解决实际问题;打造 " 网上云平台 ",探索线上线下互动为民办实事模式,实现群众线上 " 点菜下单 ",党员干部线下 " 接单服务 "。在 " 头雁效应 " 的带动下,广大党员干部在 " 将心比心、终端检验 " 专项活动中,进一步深入基层调研,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能,以党员干部的真心、暖心,换来群众的舒心、爽心。
在井冈山,有一支由 387 名红军传人和 " 五老 " 组成的 " 红色调解队 ",他们常年深入乡村、社区调解矛盾纠纷,解决困扰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揪心事,促进邻里和睦,成为社会矛盾的 " 减压阀 "" 避震器 "。在鹰潭,580 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城乡志愿服务一线,用心用情为社会各界提供暖心贴心服务,去年以来开展义务宣讲 97 场,走访慰问关爱老兵 3065 人次,成为当地弘扬志愿精神、推动文明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江西广大党员干部正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让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
(文/江西日报记者朱华、刘斐)
党史链接——八角楼的灯光
八角楼位于井冈山茅坪村,因为楼房里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所以当地群众都习惯把这栋房子叫做八角楼。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于敌人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获取给养困难,生活艰苦。毛泽东在这里经常办公到深夜,天气冷了,他就把床上的毯子披在身上御寒。为了节省用油,工作时他只点一根灯芯。这一根灯芯照出的光芒虽然有限,却照亮了中国革命的万里前程。
为了阐明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引导党和人民朝着胜利的道路前进,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进行红色政权理论的研究,在八角楼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牺牲的革命先烈达 4.8 万多人,而能找到姓名的只有 15744 位烈士,还有 3 万多位烈士的姓名无法查实。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忠魂堂,数块巨大的石碑环屋而立,镌刻着 15744 位烈士的姓名。正中间,横亘着一块光洁如玉的 " 无字碑 ",以无言的方式悼念着另外 3 万多位无名英雄。
来源:江南都市报
值班编辑:邬薇
值班审核:吴剑锋
值班编委:陈明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