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光明小伙因意外逝世,家属主动捐献其器官救人的新闻打动了众多市民。深晚记者采访为该小伙移植器官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得知,小伙献出的器官成功挽救了 7 人的生命。由于在器官捐献相关政策中,捐受双方的信息都严格受到保护,成功移植了小伙肺部的受捐者通过其医生向深晚记者转达心声:想真诚对小伙及其家属说声 " 谢谢 "!感恩他们的大爱无疆,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续!
" 接到小伙家属来电,得知他们愿意主动捐献患者的全部器官及组织时,器官捐献办跟我们科室都很感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移植科筹建负责人回忆,小伙在今年 5 月 28 日突发意外导致颅脑损伤,被救护车送医抢救无效,经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的专家两次综合评定,被诊断为脑死亡。面对亲人即将离世,其家属虽然悲痛欲绝,仍愿意主动捐出器官挽救更多人的性命,博大情怀令人动容!
据悉,在深圳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全体器官获取医护人员及医院器官捐献工作人员向小伙集体默哀,致以崇高敬意。就在同一天,7 名在不同城市的患者接受了器官捐献。小伙的肺成功移植给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患者,该患者现已痊愈出院。据受捐者手术团队负责人反馈,患者曾提出想当面或致电感谢捐献者及其家属。得知无法实现后,其仍表示希望通过媒体向捐献者及其家属转达敬意和感激。
据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是全国第三家、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在公立医院平台上推动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工作的单位,得到了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 " 施予受 " 国家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的授权和直接联网。其以让市民有更多机会了解国内的器官捐献事业、广泛传播器官捐献理念为宗旨,将在光明区委区政府、区卫健委等各个部门的支持下,依托中山大学先进的医疗体系,做好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重点开展肺移植工作。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社会文明发展日益进步,我国公民对器官捐献行为的心理接受能力随之提高,但国内的器官捐献总量仍存在较大缺口。以肺移植手术为例,全国每年大约有 1 万例左右中末期肺病患者在等待移植,而每年能等到器官的只有大概 500 人。器官捐献能挽救器官衰竭晚期患者的生命、服务医学发展,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广大公民的支持和理解。公民如有愿意捐献器官,先进行志愿登记,随后,器官协调员将启动相关流程工作。
深圳晚报记者 刘云惠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