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章娜、实习生钟雨倩摄影报道:"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86 年前,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不朽之作《可爱的中国》。
" 七一 " 前夕,方志敏的女儿方梅隔空写信告慰父亲——您笔下的 " 可爱的中国 ",我替您看到了,而且比您想象的还要好!
虽已耄耋之年,但方梅坚持搜集父亲的战斗史料、著作书籍,在各地上党课,以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父亲的精神 ……
《可爱的中国》扉页上写着母亲对方梅的鞭策。
继承——让父亲的精神延续
" 父亲一生只度过了 36 个春秋,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6 月 24 日下午,90 岁高龄的方梅告诉记者,她出生于 1932 年,父亲生前看望过她两次,名字中的 " 梅 ",是父亲留给她特殊的 " 记号 "。父亲曾说:" 这个女孩是冬天出生的,斗雪迎春,名字中就取一个‘梅’字吧!" 父母投身革命事业,方梅由祖母和养父母带大,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新中国成立后,母亲缪敏将她送往烈士子弟学校读了四年书。
学习了文化知识,方梅开始从父亲的著作中去深入了解他的精神力量。
方梅回忆,1953 年,母亲送给她一本珍贵的书——《可爱的中国》,这是父亲的遗著。书的扉页上写着母亲对她的鞭策:" 梅儿,这本书是你爸爸在狱中用血泪写出来的遗言,你要反复地精读,努力地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继承你爸未完成的事业!" 母亲写下的这段话,方梅重新制作,用相框裱起来放在家中。这段话,像一盏明灯,指引了方梅人生的方向。
" 我没办法继续父亲那么伟大的事业,但是我可以继承他的精神。" 方梅说,凭借着这种信念,她用后半生收集父亲的战斗史料。 " 父亲在狱中都能写下 10 万多字的著作,而我现在生活的条件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写呢?" 方梅说,父亲的精神令人敬仰,她先后自费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 40 多万字的《方志敏全传》,另一本是《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
方梅 ( 中 ) 与江南都市报记者(左)合影。
缅怀——父亲将一生奉献革命事业
"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父亲坚守的信念和真理,他把祖国比作母亲,要救母亲,要救中国。" 方梅说。
方梅告诉记者,父亲从小热爱学习,成绩优异,特别是英语学得很好,当时有外国人器重他,想邀请他去工作,但是父亲用一句话拒绝了:" 我是中国人!"
1927 年至 1934 年,8 年的时间里,方志敏在江西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缪敏跟随丈夫一起。" 父亲的奉献精神,就是党要我做什么,我虽死不辞!" 方梅说。
1934 年 11 月底,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 10 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 7 倍于己的敌军围困,终因寡不敌众,于 1935 年 1 月被俘。方梅讲述,父亲被俘那天,国民党士兵搜遍他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一如父亲写的《清贫》中一样。
1935 年 8 月 6 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 36 岁。" 父亲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方梅饱含热泪说道。
" 七一 " 前夕,方梅写信告慰父亲。
告慰——父亲,我替您看到了 " 可爱的中国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七一 " 前夕,方梅隔空给父亲写了一封告慰信。
方梅告诉记者,父亲在《可爱的中国》里写道:"……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蔽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 您笔下‘可爱的中国’,我替您看见了,现在的中国比您想象的还要好 ……" 方梅在信中告诉父亲,中国越来越富强,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人民的生活更是一天比一天甜。
" 饮水思源,这些都要感谢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方梅说。
值班编辑:邬薇
值班审核:吴剑锋
值班编委:陈明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