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7-02
深晚报道|深汕特别合作区多措并举抗特旱保供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段时间,不少市民发现,每天下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 " 深汕合作区 ")创业广场一侧都会停放十几台消防车。这里并不是发生了消防安全事件,也不是在进行消防演练,而是一支应急送水支援队伍正开展工作。

2020 年 11 月至今,深汕合作区经历了 1963 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罕见大旱,平均降雨量比往年偏少约 76%。今年 4 月 21 日,全区发布气象干旱预警;5 月 11 日升级为特旱,水库干涸、河流断流、春耕用水紧缺、居民生活用水难以保障;5 月底,全区接近或已处于死库容状态水库 23 个,河床大面积裸露,甚至长满了荒草。受旱农作物面积 11798 亩,2.85 万人用水困难,旱情十分严峻。

面对旱情,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了抗旱救灾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 " 挂帅 ",统筹全区抗旱救灾工作,要求各级相关部门早做谋划,全力以赴,打赢这场防旱抗旱攻坚战。区三防办主动出击、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在市多部门指导、支持下,通过人工增雨、限时供水、掘井取水、应急送水等具体行动,全方位抗击旱情。相关职能部门也分别从强化节水环保宣传,开展应急引水工程,保障农业用水等方面积极行动,共克时艰。

应急送水 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为了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区三防办制定了应急送水保障工作方案,划分 4 个送水片区,明确专人负责,精心部署应急送水保障工作。经深圳市三防指挥部大力协调,自 5 月 18 日起,一支由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水务集团,以及盐田区、光明区、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等单位 19 台消防车组成的应急送水支援队伍便持续开展送水入村工作。

当消防水车到达各村取水点时,村民们井然有序地排队取水,纷纷给送水队 " 点赞 ",鲘门镇民安村还向送水队赠送了 " 抗旱送净水,为民真英雄 " 的锦旗。

区三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送水工作覆盖面积大,持续时间久。为了保障群众有水用,队员们头顶烈日早出晚归、一刻也不停歇。截至 6 月 27 日,深汕合作区共送水 1759 车次,出动 9102 人次,累计送水 12008 吨,保障了 30.5 万人次的基本生活用水。目前,鲘门镇、小漠镇仍在每天送水,预计将延续到旱情结束。

科技借力 向天向地向海要水

人工增雨是比较成熟、常见的抗旱科技手段。4 月 13 日,深汕合作区三防办正式向上级请求开展人工增雨火箭作业,获准后一刻也不耽搁,立即联合气象、公安、水利等部门,制定方案、发布公告、备齐所需保障等。4 月 27 日就实施了第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为深汕大地带来了一场久违的 " 太阳雨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开展人工增雨火箭作业 6 次,发射火箭弹 44 枚。

此外,深汕合作区积极开展赤石河应急引水工程,将赤石河上游淡水资源引至西部水厂,保障近中期西部水厂原水供应;小漠应急引水工程也正在加快论证工程实施方案(从赤石河引水至小漠水库),项目成功实施后,将完全解决小漠镇居民用水问题。

" 背靠 " 深汕合作区绵长的海岸线,深汕华润电厂积极履行国企的社会担当,主动提出向大海要水。" 可以通过海水反渗透技术,日产工业用水可达 7200m³、生活用水可达 2400m³"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全面投入使用,每日可满足约 2.8 万人的日常基本生活用水,但考虑到海水淡化技术成本较高,目前只作为应急备用水源。

保苗保春耕 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深汕合作区作为深圳市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按照轻重缓急保障农田用水。其间,当地村委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排查摸底需要修复的水毁工程,对涉及重点农田、已种植农田灌溉的水毁工程先行开展修复,同时做好阻水措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考虑到辖区养殖户的用水困难,深汕合作区还启动应急专项资金申请调拨机制,为养殖户购买了一批抽排水设备,就近抽排河流水,通过与农业主管部门沟通,向居民普及应用抗旱保耕、节水保水的农耕农作技术。

需要提醒的是,近期的降雨天气缓解了深汕合作区的旱情,但警报仍未完全解除,请广大市民保持良好的用水、节水习惯,共同努力,抗击旱情。

深圳晚报记者 高向荣 通讯员 张晨 孟子荷 申露 图 / 何柏颖 李星照

相关标签

大鹏 消防车 应急管理局 统筹 深汕特别合作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