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作家的 " 天鹅之歌 " 为何会选择以 " 武功 " 著称于世的腓特烈大帝?
在写给美国学者、18 世纪文学研究专家罗伯特 · 哈尔斯班德(Robert Halsband)教授的信中,南希 · 米特福德给了我们答案—— " 我对腓特烈大帝的痴迷难以用语言描述,然而令我感到困惑的是,其他作家居然把他的一生描述得如此枯燥乏味。经由爱慕者米特福德的妙笔,腓特烈大帝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既是王国的英雄、战时的领袖,又是饱受启蒙理性熏陶的开明君主。他开疆拓土,杀伐决断;又心思细腻,爱民如子。在他治下,普鲁士军事强盛、政治清明,思想活跃,宗教宽容,这位 " 国家第一公仆 " 的成就令人惊叹。"
除却宏大叙事,女性作家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格外动人的细节日常。腓特烈极为自律,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早起;但在严格作息的背后,又有着可爱的一面—— 5 点起床后必须连续吹奏四遍他心爱的长笛 …… 谁能不爱这样的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是一部讲述德意志最伟大的君王、普鲁士 " 开明君主 " 腓特烈二世一生的历史作品,作者为英国著名贵族女作家南希 • 米特福德。这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堪称是以毕生之学向腓特烈大帝的致敬之作。腓特烈二世从小就试图摆脱他的独裁父亲,但后来却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热爱吹奏长笛,并致力于研究艺术和法国文学,还与伏尔泰建立了长期但波折的友谊。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扩大了帝国的边界,但也促进了宗教宽容、经济改革,并为统一德意志奠定了基础。南希 • 米特福德将这位闪耀人物的所有矛盾和成就融入了这部引人入胜、详尽深刻的作品中。全书以大量史实研究为基础,论证精炼、风格轻快、描摹生动、刻画入微,详细讲述了腓特烈二世从文艺爱好者转变为铁血君王的历程,不仅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巴伐利亚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恢弘场景,也有 18 世纪启蒙时代的宫廷文化、思想风尚和学者志趣,是一部兼具可读性和知识性的通俗作品。
《腓特烈大帝》
[ 英 ] 南希 • 米特福德 著
罗峰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年 5 月
特约撰稿 沿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