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1-07-05
武大教授为这个“天坑”专业“正名”: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邓红兵教授的公开信。图片来源:武汉大学微博截图

这两日,武汉大学教授邓红兵写给今年高考生的一封信火了!在信中,邓教授批驳了时下一些 " 抹黑 " 基础学科专业的言论,理性中带几份激昂,相信正在发愁填报志愿的考生和家长看后,或许会有所启发。

对于邓教授此次信中所说,一位年轻的短视频 UP 主认为,结合自己和周边朋友的经历来看,邓教授所研究的专业 " 生化环材 " 确实是个 " 天坑 ",大多数毕业生只能在车间等地方做一些低端工作。

不过,该 UP 主最后也表示:" 对于那些想混专业,同时想‘水四年’的人,不建议报。" 实际上,这番话也从侧面反证了邓教授的观点:" 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什么专业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

对于想着在大学里混个文凭、" 水四年 " 的人,生化环材专业当然是个 " 坑 "。但以我在高校工作近 30 年的经历来看,对于抱有这样想法的学生而言,哪个专业又不会是 " 坑 " 呢?

所以,对于努力上进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专业是 " 天坑 ",但对于不努力的人,可能步步都是 " 坑 "。因此,豆瓣上那个怨天尤人的 "985 废物小组 ",网上那些自称正在 " 天坑 " 专业、竭力劝退他人的学子,不妨好好反思一下,有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

邓教授信中还说:" 如果我们都放弃了基础学科或所谓的‘天坑’专业的时候,我们又指望谁来做这些事呢,如果都不做,我们的国家怎么进步呢?" 言辞恳切,也不免有些沉痛。但我倒觉得,也不必过于担心。

其实,每个时代,都不乏不计利害得失、真正热爱基础学科研究的年轻人,而那些对学术研究缺少热情,想着 " 水四年 " 混个学历文凭的人,本来也不是基础学科期待的目标人选。

但就眼下而言,特别是正值考生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那些 " 抹黑 " 基础学科专业的言论,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一些对大学教育缺少了解的家长,进而误导一些学子的专业选择。这是值得警惕的。

网络时代,其实遭 " 黑 " 的不只是像生化环材学科。像 "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 劝人学法,千刀万剐 "" 劝人学物理,学完打死你 " 这类言论,戏谑而吸睛,在互联网的传播环境中,很容易被扩散和放大。当此之时,有邓教授这样的学者肯站出来,给广大学子和家长写一封情真意切的公开信,可谓难能可贵。

为此,我们不妨也反思一下,在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的时代,每个高校、每个学科在特定的时期,如果能主动以公众 " 喜闻乐见 " 的方式,进行一些 " 公关 " 活动,增进社会对相关学科的了解,或许能有效对冲网上一些不理性的声音。而这也能让更多家长和青年学子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便于他们做出更合乎理性与个人实际的专业选择。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当然,我们反对用 " 天坑 " 这样的措辞来 " 抹黑 " 基础学科专业,也并非一味替高校基础学科专业教育辩护。

应当承认,时下我国高校的基础学科,尤其是本科专业教育,都还有些许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学科布局、招生规模、培养方式等方面,也都还有较大改革空间。而社会上在此方面的一些批评言论,无疑也是一种督促。

因此,要避免 " 天坑 " 困扰,也需持之以恒加强并改进基础学科专业教育,加之国家 " 强基计划 " 等政策支持,基础学科也一定会对广大优秀学子产生更为恒久的吸引力。

来源:新京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考生 填报志愿 本科 短视频 学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