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1-07-05
重回初心始发地 《1921》与青年共话“不负时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生命中从此多了一份使命。" 青年演员袁文康是上海人,兴业路是他从小就熟悉的地方。重回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始发地,这位在电影《1921》拍摄期间不断走近历史、走近先辈,并在拍摄完成那天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年轻人说:" 我何其幸运,可以与不平凡的人选择同样的道路。"

7 月 1 日,电影《1921》主创再一次集体来到兴业路 76 号,中国革命的起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中共一大会址前,这场特殊的 " 七一 " 首映式紧紧围绕 " 不负时代 " 展开。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这正是影片《1921》谱写的诗篇。

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代表剧组把影片的拷贝盘赠予了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表示,馆内将永久珍藏这份拷贝并长期放映电影《1921》," 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就像它带动了青年演员、青年观众那样,相信《1921》能鼓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这并非《1921》主创第一次走进兴业路 76 号。一年前的 7 月 1 日,影片在中共一大会址举行开机仪式;不久前的 6 月,影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完成首映次日,剧组集体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学习。党的百年华诞,《1921》剧组已是第三次集体走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

一次又一次回到伟大历史的开端,《1921》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说,因为历史不仅写在历史书上,更镌刻在一大会址这样的红色遗址中,每一次走进这些红色资源,心灵总会深受触动。" 我们感受到幸福的今天,就是百年前革命先驱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的明天,是光辉历史的延续与传承。作为电影人,用光影的方式,讲好这个开天辟地的大事,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回想创作的日子,黄建新感慨万千。五年多的时间,从剧本到后期,整个团队怀着敬畏心在战斗," 终于在建党 100 周年的日子完成,这感觉很神圣 "。导演相信,随着史料不断被充实,这部作品能开拓出主旋律创作的新空间,用契合时代的语境让全年龄段观众尤其是青年人拥抱主旋律作品。

主创的冀望正在变成现实。剧组里的年轻人在历经《1921》的拍摄后,都有如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经历了深刻的精神洗礼。如影片中李达的扮演者黄轩所言," 我们触摸到波澜壮阔的建党历程,知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这百年间是怎样走来的 ",在新时代的青年心里,中国共产党人是战士、先锋、是追梦人,他们用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最恢弘的史诗。

现在,希望寄予青年。

作者 王彦

来源 黔中书

编辑 陈问菩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