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尔滨记者 霍亮 文 / 摄
他叫黄煦,今年 79 岁,是一名国企退休员工,但与一般退休老人不同,在他身上有一个特殊的标签:" 红色收藏家 " ——收藏毛主席像章是他最大的爱好。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几乎倾尽家财收藏 2 万余枚毛主席像章。这些体现不同历史背景的像章,不仅记录了伟人毛泽东的革命足迹,呈现出一幅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画卷,也见证了哈尔滨大厂院校的时代变迁和冰城工业的辉煌。
半个多世纪 收藏 2 万余枚
1968 年,20 多岁的黄煦在佳木斯某部队当兵。当时,在佳木斯一名叫刘英俊的军人为了救 6 名儿童,不顾自身安危去拦受惊的战马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这位素未谋面的战友,他收藏了刘英俊的纪念像章。从此,他便迷上了像章的收藏,毛主席像章、雷锋像章等都是他收藏的对象。
几十年来,为了收集像章,黄煦跑遍了哈市大大小小的旧物市场和古玩店。而且,只要听说哈尔滨哪儿有老房子要拆迁,无论多远他都会坐公交车赶过去,因为拆迁的老房子业主在搬家前肯定会出售一些旧物,其中很多老哈尔滨人家都会有几枚毛主席像章。从 1968 年起的 50 余年的时间里,他一共收藏了 2 万余毛主席像章。
黄煦告诉记者,我国各地生产制造的毛主席像章种类繁多。按照材质分,有金、银、铜、木、橡胶、夜光、生铝浇铸、有机玻璃等;按种类分,又有套章、对章、系列章、专题章、独立章;也可以按造型分,有葵花章、灯笼章、忠字章、红心章等等。
对于几代中国人而言,伟人毛泽东不仅仅是开国领袖,半个多世纪以来,"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 的歌曲,刻入了几代人的心灵。资料显示,我国毛主席像章的制作大致共分三个阶段。
1937 年,解放区人民为了表达对领袖的热爱和崇敬,开始着手制作毛泽东像章,从 1937 年至 1965 年的早期章是第一阶。1966 年至 1976 年的文革章为第二阶段,这时期的像章无论是制作数量、品种,还是工艺水平和质量,都达到了我国徽章艺术的巅峰。1977 年至 1993 年的像章是第三个阶段,全国零星出现了更贴近当代人审美观的毛主席像章。
记录党史进程和冰城工业辉煌
在全国范围内,收藏毛主席像章的收藏家不在少数。而在哈尔滨,黄煦无疑是冰城 " 毛泽东像章收藏第一人 "。几十年来,为了收藏这些像章,黄煦近乎倾尽了所有。如今黄煦在冰城的收藏圈里有一个特殊的名号—— " 红色收藏家 "。
几十年来,黄煦将自己收藏的像章按照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比如," 韶山章 " 系列主要反映毛主席在韶山时期的历史," 井冈山系列像章 " 主要反映毛主席在井冈山及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遵义会议系列像章 " 就是体现遵义会议时期历史事件的。这些体现不同时期历史背景的像章,被整理集合归纳成一个个系列合集,仿佛有了生命。
" 这些像章串联在一起,能够大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党史进程。" 黄煦表示,在他收藏的众多系列中,长征路线图系列像章是他最喜欢的," 这是当年平房新丰加工厂生产的,直径足有 12.26 厘米,在存世的所有毛主席像章中,它的个头算是很大的了。主要反映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从瑞金到大渡河、铁索桥等长征中的重要节点在像章中都有体现,这枚吕制的像章能反映冰城工业当年的辉煌。"
" 这套像章中 1968 年和 1969 年两个版本是不同的,上面分别有 75 颗星和 76 颗星,分别代表毛主席 75 岁和 76 岁。当年主要是平房新丰厂的工人才有,后来,为了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很多工人自愿将手中的吕制像章捐给工厂作为工业原料,所以,目前这款像章相对稀少。" 黄煦说。
其实,类似平房新丰厂这样的像章,黄煦收藏了很多。在黄煦的收藏中,当年哈市十大军工厂、三大动力、八大院校出品的各类毛主席像章他都有。多年来,他的收藏曾经在哈尔滨党史馆、哈药集团和新阳社区等哈市多个社区进行展出,勾起了很多市民对伟人的怀念和关于时代记忆。
编辑 曲传依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