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 我们村处理了几年都没有结果,谢谢你们介入后帮忙解决了老人的养老问题。" 村委会负责纠纷调处的治保主任一边致谢,一边快步跑进办公室拿出一面写着 " 情系群众 为民解忧 " 锦旗送到检察官手中。
这面锦旗背后,是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为一名年逾九旬且无人照顾的老人提供权益救济、司法救助和协调引入日常看护的办案故事。
支持起诉提供权益救济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 91 岁老人邓某虽有儿孙,但在其摔伤导致生活没法自理后却陷入了无人照顾的困境,花都区检察院在发现这一线索后主动介入,履行支持起诉职责,支持老人提起诉讼,要求其儿子承担赡养义务。
因案件涉及家庭纠纷,检察官与经办法官沟通后一致同意先行组织庭前调解。在检法联合调解前,检察官到老人所在村委及其儿子家中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并听取意见,发现邓某共生育两个儿子,小儿子于数年前去世,66 岁的大儿子邓某某也因多年前中风而行动不便。大儿子一家与小儿媳一家就老人赡养问题因牵涉各种家庭琐事及土地房屋等问题,经多次调解均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法检两部门办案人员上门看望邓某。
面对检察官,邓某某提出谁得到邓某名下房屋的使用权谁就负责赡养老人的调解意见。鉴于邓某某提出了调解方案,且考虑到其行动确实不便,检察官遂建议检法联合调解。后在两部门的共同调解下,大儿子与小儿媳达成了轮流照顾老人的赡养协议,邓某同时向法院撤回了起诉。
司法救助提供经济帮助
在组织调解过程中,检察官还发现,邓某每年的分红及每月社保金仅能保证基本生活支出,其现在的腿伤若不及时医治极易引起其它不良后果,而大儿子邓某某的分红及每月社保金等收入尚不足以支出其自身每月固定医药费,小儿媳也身患各种老人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需长期服药。
邓某生活困难,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办案人员遂将救助线索转给相应部门办理。经审查 ,检察机关作出司法救助决定,并结合老人实际情况就发放、使用司法救助金明确了具体的方式,确保能专款专用。
引入社工提供日常看护
在联合调解时,邓某小儿媳无意间透露已长时间未去看望老人家,邓某独自居住且生活不能自理,如果长时间没人探望,发生意外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为此,花都区检察院与邓某所在街道的家庭综治中心进行了沟通协调。该中心结合邓某低保等条件,在征询邓某大儿子及小儿媳的意见后,为其制定了固定的看护方案,从而确保工作日每天有社工探望邓某,每周有社工固定为邓某打扫卫生,以此最大限度控制意外风险。
社工正在看护邓某。
同时,花都区检察院还与邓某所在村委沟通,建议其督促邓某大儿子及小儿媳履行赡养协议,并建议村委派人定期去邓某居所看望,确保邓某老有所养。
据了解,花都区检察院结合地区城郊乡村特点,当前正在尝试探索乡村弱势群体权益救济的实现方法,并以此为名申报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以期为乡村振兴规划及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检察力量,本案的成功办理是对该项目的初步有效探索。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嘉丰 通讯员 粤检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