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6 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联合举办旱地冬小麦新品种 " 兰大 211" 现场观摩活动。
当日,来自兰州大学、省农技推广总站的相关负责人和来自定西、平凉、天水和陇南的农技推广和种子管理专家,以及种植大户代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观摩讨论。各位负责人从不同角度介绍了 " 兰大 211" 的选育和示范推广情况。张家川县农技推广人员在岳山村进行现场测产,公布测产结果," 兰大 211" 新品种每亩有效穗数为 32.73 万,穗籽数为 37.4 籽,折算理论产量为 535.4 公斤,跨上了旱地小麦亩产千斤粮的台阶。在大阳村,农技推广人员通过秸秆覆盖、宽幅均匀和施肥管理等措施,继续挖掘 " 兰大 211" 的高产潜力,通过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的有机结合,促进 " 兰大 211" 发挥出更大增产潜力,为农民增收做出更多贡献。
在之后召开的 " 兰大 211" 示范推广座谈会上,兰州大学李凤民教授作了题为 " 兰大 211 高产育种及栽培技术集成 " 的报告。
据悉 ," 兰大 211" 是由兰州大学李凤民教授团队选育,2020 年 3 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麦 20200014)。据统计," 兰大 211" 是近十余来年陇南片区审定旱地冬小麦产量最高和增产幅度最大的品种。" 兰大 211" 含有 Yr15 抗条锈基因,对条锈病条中 32、条中 33、条中 34、贵农 22-14、中 4-1 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该品种丰产、稳产和抗病性突出,正在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种植区发挥重要作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睿 文 / 图
编辑丨石雨涵
责任编辑丨李雪岚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