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丨湖北 2021-07-07
嫁妆是彩礼的7倍 印度男人哪来的底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嫁妆比彩礼高,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呢?

在印度农村地区,这个答案是:女方嫁妆大概是男方彩礼的 7 倍。

你会不会以为印度女多男少,才会导致嫁妆高出彩礼这么多?

并不是。印度男女比例为 108,而且性别失调情况越来越严重。

感到很不可思议是不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事。

印度农村嫁妆是彩礼的 7 倍,这个数据可不是瞎吹的,是世界银行调查研究得出的。

据 BBC 报道,世界银行研究人员在调查了 1960 年至 2008 年间,印度农村地区的近 4 万桩婚姻后发现,95% 的女方家庭仍在支付巨额嫁妆,而且比男方家庭给的彩礼高得多。

具体数据是这样的——

男方送给女方的财物平均价值为 5000 卢比,折合人民币大概是 430 块钱;而女方随嫁的财物就值钱多了,平均价值为 3.2 万卢比,折合人民币大概是 2780 块钱。

女方嫁妆是男方彩礼的 6 倍多,接近 7 倍了!

这意味着对女方家庭来说,嫁妆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开支。2007 年,印度农村地区的平均嫁妆支出,已经达到家庭年均收入的 14% 了。

如果家里多两个女儿,那不得破产?

世界银行的调查并非只在某一地区进行的,而是涵盖占印度 96% 人口的 17 个邦(印度一共 28 个邦)。所以不用担心样本过于偏颇,总体可信程度还是很高的。

可能有人会问,世界银行的统计区间是 1960 年至 2008 年,现在都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情况应该好多了吧?

我们没法找出 2008 年后的详细数据,但可以看下这张趋势图——

蓝线是女方家庭嫁妆开支情况,绿色虚线是男方家庭彩礼开支情况。可以看出,2000 年前后开始有个明显的变化——

女方嫁妆开支越来越大,最高接近 4 万卢比,男方彩礼开支反而越来越少。

要说印度在过去十几年快速扭转了这一局面,至少从上边趋势看是不大可能的。

印度嫁妆比彩礼高这么多,是不是因为女多男少,多给嫁妆以便更容易嫁女儿?

恰恰相反,作为全球人口第二大国,印度是典型的男多女少。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印度 2020 年男女比例超过 108。而且印度性别比例失衡还在加剧,预计 10 年后将有 4000 万男性找不到老婆。

一方面是嫁妆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男性打光棍,敢情生男生女都不讨好啊?!

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度嫁妆这么高?

如果要深究,恐怕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最重要也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印度传统的种姓内婚制。

所谓种姓内婚,意思是只在某个种姓或宗教族群内部通婚,简单理解就是严格的 " 门当户对 "。

印度教很早就把人划分成了五个阶级族群,从高到低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贱民,其中前三个种姓被称为 " 再生族 "。

奠定印度社会体系根基的《摩奴法典》规定," 再生族 " 的三个种姓,只有同种姓间的婚姻才是合法的,跨种姓会受到神灵和社会的惩罚。

然而问题来了,同种姓间男女不均衡咋办?

《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同种姓内实在找不到合适人选,高种姓男可以娶低种姓女,但高种姓女不可以下嫁低种姓男。对低种姓女来说,嫁给高种姓男意味着阶级的跃升,父母会随嫁大量嫁妆给足面子,也为了女儿嫁过去后不被欺负。

久而久之,嫁妆制度逐渐流传于整个印度社会,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不分种姓和宗教信仰。

这张图上的四条线分别代表锡克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可以看出,锡克教和基督教的嫁妆平均价值,早已大大超出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了。

高额的嫁妆给印度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有经济学家估算,1950 年至 1999 年间,也就是整个 20 世纪下半叶,印度嫁妆支付总额接近 25 万亿美元。

要知道,印度 1999 年 GDP 才 4588 亿美元,也就是说,印度每年花在嫁妆上的钱,比一年的 GDP 还要高!

嫁妆制度还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

因为嫁女儿要付出高额成本,导致很多家庭不愿意生女儿,抛弃甚至杀害女婴的惨案很多,同时加剧了性别比例失衡情况。

很多刑事案件也与嫁妆有关。

印度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因嫁妆问题引起的刑事案件,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呈上升趋势。2001 年,印度有 6851 名女性因嫁妆纠纷丧生,而这一数字在 2012 年上升到了 8233 名。

嫁妆问题让很多印度妇女不堪压力,选择自杀。

印度政府的统计显示,平均每小时就有 4 名女性因嫁妆纠纷自杀。由于很多印度人认为这是丢脸的事,真实的数据恐怕要更高。

嫁妆制度的问题这么多,印度政府没想过解决么?

其实早在 1961 年,尼赫鲁政府就颁布了《嫁妆禁令》,明确将嫁妆定性为非法行为。但从现实来看,嫁妆禁令形同虚设,根本没人认真遵守。

1980 年代,印度对《嫁妆禁令》进行修订,规定夫妻离婚后,男方须将嫁妆全部返还给女方。

这条法律本意是为了保护女性,离婚后有一份财产可以依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人为了避免离婚后人财两空,会故意制造厨房失火等意外将妻子杀死。

从印度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来看,嫁妆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需要印度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就看印度有没有这个决心了。

来源:狐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