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5 日,45 岁的货车司机张先生(化名)因腹痛难忍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以为是胃痛或结石发作,没想到竟是急性心梗,最终被急救医生从 " 鬼门关 " 拉了回来。" 眼看着人就不行了,我吓坏了。" 在病房里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张先生的妻子仍然有点后怕地说," 幸亏医生护士抢救及时,我老公被救过来了。"
急诊医生识别假 " 胃痛 "
张先生身体壮实,喜欢抽烟喝酒。7 月 4 日夜里,他突然感觉到腹部疼痛," 当时以为是晚上吃了个苹果没消化,顶住胃了。" 次日上午,疼痛感并没有减轻,但他也没有多想,仍然以为是消化不好引起的腹痛,休息一下就能缓解。7 月 5 日下午 3 时 44 分,看到张先生已经疼得浑身冒汗,家里人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
市急救中心就近调度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救护车出车。张先生住在景田片区的城中村,因为巷道狭窄,救护车无法进入,只能停在村口。院前急救医生曾艺、急救护士王彬以及担架员徒手提着担架、急救设备等,进入村里,找到张先生所在的楼栋,并扛着急救设备爬楼梯到了 3 楼张先生的家。
" 见到病人的第一面,他说自己胃痛,痛得满身是汗,病人家属怀疑是结石引起的疼痛。但我给病人查体时,腹部按压病人却没有痛感,双肾区也没有叩痛。根据经验,我判断病人不能排除是急性心梗或者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疼痛。" 已经有八年急诊工作经验的曾艺发现了患者的不对劲。16 时 11 分,他和护士、担架员把病人送到救护车上后,曾艺请王彬为患者做了第一次心电图,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急性心梗。
曾艺第一时间将心电图结果传给了北大深圳医院 " 胸痛中心工作群 ",心内科专科医师立即给出了初步诊断 " 急性心梗 ",并建议患者入院后直接进入介入手术室(DSA)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为病人尽快开通堵塞的心血管,争取最大的救治机会。
急诊医护" 鬼门关 "前抢回病人
16:18,张先生还在救护车上,北大深圳医院胸痛中心已经启动了介入手术室(DSA),待病人一进入医院就可开始手术。
16:20,救护车抵达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门口,曾艺和王彬正准备将病人抬下救护车时,王彬发现病人突发意识丧失、面色青紫、四肢抽搐,呈叹息样呼吸。看到患者状态不对劲,有着 17 年急诊科工作经验的王彬立马实施心肺复苏(CPR)。曾艺将车载 AED 拿给王彬,进行电击除颤。AED 电极片贴好后,自动识别患者发生了室颤,王彬按下 AED 按钮为病人电击除颤。一次电击除颤完成后,交由曾艺继续为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16:21,仅一分钟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可应答。刚在 " 鬼门关 " 走了一遭的张先生,被抢救回来了。此时,曾艺和王彬立即将患者安全转至抢救室进一步救治。
35 分钟开通闭塞心血管
16:22,当病人被送进急诊科抢救室时,医院胸痛中心的心内科主任医师孙帅已在等候着患者,在抢救室,护士为病人做核酸、抽血、建立静脉通路一气呵成。孙帅一路小跑,随着病人的推车进入了介入手术室(DSA)。16:40,张先生上了手术台,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手术由心内科主任医师翁建新和主治医师邱良贤实施。
冠脉造影显示,患者的冠状动脉的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这就是导致他发生急性心梗的原因。16:54,翁建新和邱良贤将导丝穿过了堵塞的心血管,将血管打通,随后植入了一个心脏支架。从病人抵达医院,到病人血管开通(D-to-B 时间),仅为 35 分钟。
术后,张先生的胸痛症状消失,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目前仍在住院观察中。预计一周左右康复出院。他的血液检查结果提示:血脂严重偏高。
翁建新表示,住院的心梗病人中,40 多岁的病人约占 1/3。诱发冠心病的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三高 "),还包括吸烟、遗传因素,以及精神压力等。他建议,首先要重视一年一次的常规体检,及时了解自身血压、血脂、血糖情况,将这三个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极大降低心梗的风险;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不熬夜、不酗酒;另外,如果出现劳累时胸闷、胸痛,休息时缓解等症状,就提示可能是冠心病,要尽快前往心血管内科做针对性的心血管专科检查,由专科医生判断是否为冠心病。
据悉,为提高对心梗病人的救治,北大深圳医院自 2018 年 4 月成立胸痛中心,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至今已经成功救治近千名心梗患者。胸痛中心医疗团队由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呼吸科、检验科、放射科组成,主要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三种急危重症,365 天 ×24 小时轮值待命,随时准备为胸痛患者提供及时、专业的救治。
据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范昭介绍,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后,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效率大大提高,一旦院前医护人员接到胸痛患者,院前医护人员会立即联系院内胸痛救治团队,启动救治程序:即使患者还在现场或来院途中的救护车上,院内的胸痛中心救治团队也会根据前方急救医生在线传回来的生命体征信息,评估患者病情和初步判断最急需救治手段,做到 " 提前启动、待命救治、医生等病人 "。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彭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