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7-10
深晚报道 | 抗疫中深圳城市新风尚 彰显向心力凝聚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6 月 9 日,一支公益 MV《MASK》(口罩)刷爆了深圳人的朋友圈。活泼的歌词、动感的节奏、魔幻的舞步,一经推出,当天就在网络上收获过百万点击量。一位网友留言:" 洗脑了洗脑了,电梯里不由自主哼出来。" 另一位网友则感慨:" 爱她就戴上口罩,爱深圳就戴上口罩。" 这支 MV 的创作团队是深圳晚报的一群年轻记者编辑,一位主创人员告诉记者:" 谁说我们 90 后不关心社会?我们有自己的方式。"

▲ 6 月初,在龙岗区愉园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市民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依次通过信息核查后进行核酸采样(资料图)。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正如《MASK》中唱道:" 小小的口罩,大大的骄傲。""5 · 21""6 · 14"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全市迅速动员,上下同欲、民心同向。一道战疫长城由街头巷尾的核酸采样点筑成,由医务人员的白衣战袍筑成,由社区志愿者的红马甲筑成,更在 1700 万深圳市民自发自觉的行动、从我做起的共识中筑成。

个人卫生习惯关系城市抗疫成败:戴口罩、一米距、勤洗手、分餐制,深入人心;彼此守望相助彰显城市情怀:风雨中的一顶帐篷,深夜归途的一个敬礼,温暖人心;流行新时尚根植城市底蕴:见面亮出绿码,朋友圈里小小炫耀:" 我的‘小狮子’到手啦 ",凝聚人心。

自觉、自律的城市品质

" 把自己保护好,就是保护你在乎的人 "

6 月 18 日中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内,食堂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就餐的同学不少,但是秩序井然,餐桌上都竖着小隔板。小王是经管学院三年级学生,他的女朋友在人文社科学院就读,两个人打好饭,分别在隔板的两边坐下,各自戴上耳机,边吃饭边追剧。记者问他,这么约会影响感情不?小王笑了,不会啊,遵守规定嘛," 把自己保护好,就是保护你在乎的人。" 吃完饭,小王抹抹嘴,戴上口罩。记者发现,两个人的口罩上都有颗手绘的红心,小王指指女朋友,眉梢眼角都挂着浪漫:" 她画的。"

▲ 6 月初,党员志愿者协助接种疫苗的市民登记信息。

7 月 6 日傍晚,孟先生刚结束一场视频会议,马上要飞上海见客户。孟先生在上梅林经营一家设计公司:" 其实去年疫情发生后我们大部分会议就转到线上了。最近开会也都是线上。" 孟先生告诉记者,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公司员工上班采取弹性制:" 可以晚到一小时,避免高峰期人群密集。" 他介绍,疫情对公司业务影响很小," 一根网线基本也就说明白了。无论客户还是员工,都理解。" 疫情防控期间,孟先生也有意减少了出差," 抗疫人人有责,从我做起吧。" 不过 " 现在深圳全市都是低风险地区了,再不出门,客户得有意见了。" 孟先生开玩笑说。

疫情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节奏,也在塑造着新的生活风尚。在深圳,戴口罩从一开始的号召,到现在人人自觉,会议网上碰头,培训搬到云上,买菜点点手机,在线照样 K 歌 …… 生活永不停歇,一座城市的活力从不曾被遏制。

友善、感恩的城市底色

" 听我说,谢谢你 "

" 凌晨 1 点半遇到查酒驾,吹完气后,我缓缓启动车子,瞥了一眼后视镜,发现交警站得笔直,向我敬了一个礼。"6 月 20 日凌晨,深圳一位刚收工的社区防疫干部与执勤交警的美好相遇,打动了众多市民网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交警说:" 我们都有一份责任,都是为了共同的家园。"

一座城市的底色,因为风雨的冲刷而更显绚丽,一座城市的市民,在守护家园的过程中心手相联,他们因为感动而感恩,他们因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始终在一起。

6 月 21 日深夜,深圳龙华区大浪街道龙平社区,暴雨突至。在核酸采样现场,工作人员为了不让大家淋雨,用一顶顶 " 移动帐篷 " 来回二十多趟爱心接力,将群众送到遮风挡雨的地方。

现场群众将自己录制的小视频发到网上,风雨同舟、携手并肩的场景迅速引爆网络,引发无数网友的共情与共鸣。有网友表示 " ‘蓬’然心动 ",有网友竖起大拇指 " 他们是平凡的英雄 ",有网友动情地留言:" 暴风雨的深圳夜,社区防疫干部为群众撑起了一片天。"

"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 ……"6 月 3 日中午,龙岗区园山街道西坑社区居民,自发排着长队欢送核酸采样队员。大家挥着小红旗,举着横幅、标语,向医务人员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新闻冲上了热搜,这首歌也迅速走红,歌曲唱出了深圳市民的心声,更唱出了友善、温暖的城市文化底色。

奉献、担当的城市性格

" 别人没测核酸我不会难过,但你们是别人吗 "

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小区、写字楼前,习惯性先打开手机,准备好亮 " 绿码 "。

参加活动、会议,先问一句 " 是否需要出示 48 小时核酸证明?"

打完两针疫苗,隔天晒个朋友圈:" 粤康码镶金边,小狮子领回家,冇事!"

刚刚在深圳大学完成四年学业的小吴正在准备出国继续深造。他告诉记者,这一个多月来,他参与了学校和社区的三次核酸测试,完成了两针疫苗注射,曾经 " 出过丑 ",在地铁站拿着绿码使劲刷就是出不了站,也曾经 " 拼过命 ",穿上红马甲,在核酸采样点来回奔波汗如雨下差点中暑。他告诉记者,这一个多月已经永远改变了他,他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大人," 知道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他告诉记者,无论走到哪里," 不带怵的,顶得住!"

一场疫情,深圳从必须顶住到成功顶住,城市性格的核心特质被打磨得愈发闪亮:公益、奉献、责任、担当。

一片深圳 " 红 ",让整座城市安心。疫情防控期间,黄贝岭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收到一位出租车司机的信息,询问今天是否需要帮忙,司机名叫袁号文,他的话语朴实有力:" 有困难我们一起扛 ";社区工作人员用喇叭呼吁做核酸:" 别人没测核酸我不会难过,但你们是别人吗?!"" 霸气 " 的喊话让网友直呼 " 暖心 ",市民李先生说:" 一开始嫌吵,后来听到喇叭声,就觉得安心。"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今天享受志愿者的服务,明天套上红马甲,就在核酸采样点、疫苗注射点忙前忙后,成了许多深圳人的生活常态。从 " 来了就是深圳人 ",到 " 我是深圳志愿者 ",这座城市与城中百姓呼吸相通、命运与共。在南岭村社区疫苗注射点,居民黄阿姨将刚买的一兜菜、怀里的小孙子塞给社区志愿者小邓,自己 " 轻装上阵打疫苗 ",她笑着对记者说:" 看到红马甲,我放心!"

志愿者精神始终照亮着深圳前行的道路,一个同心圆凝聚成整座城市的一心一意,千万市民合力共担,塑造着新风、创造着奇迹。6 月 30 日,深圳卫健委发布消息,截至当日 14 时,全市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2411 万剂,成为全省第一个两针都 " 破千万 " 的城市——一臂之力,众志成城。

深圳晚报记者 李剑南

相关标签

深圳 志愿者 香港中文大学 疫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