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7-10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来了 “三伏天”为何如此难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我与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 "、" 给我冰西瓜 ......" 没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从 7 月 11 日起,我国将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为何三伏天最难熬?" 三伏 " 里哪 " 伏 " 最热?中国天气网推出三伏天防暑妙招,助你健康平安过三伏。

为何三伏天最难熬?" 三伏 " 里哪 " 伏 " 最热?

今年的头伏从 7 月 11 日开始,中伏时间为 7 月 21 日至 8 月 9 日,末伏从 8 月 10 日始,预计到 8 月 19 日止,近四十天的伏期。正式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 " 桑拿天 " 将频繁出现,酷暑难耐。

" 三伏 " 的说法由秦汉时盛行的五行学说延伸而来,主要指中原地区气候上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期,它是 " 头伏 "、" 中伏 " 和 " 末伏 " 的统称,一般出现在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三伏天具有高温高湿明显、累计日数多、持续性强等特点。

三伏天到底有多热?中国天气网统计了近 30 年来(1991-2020 年)的气象数据,三伏天里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极端高温在 40 ℃以上,高温持续日数达 5-7 天;而南方大部虽因湿度大,极端高温没有北方强,但极具耐力,高温日数均在 20 天以上,局地甚至达 35 天。而不得不提的 " 高温霸王 " 吐鲁番,极端高温曾达 47.8 ℃(2008 年 8 月 5 日),高温日数曾持续达 39 天,几乎是高温全满贯。

(图片源于网络)

古代的三伏也这么热吗?历史气候研究表明,我国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说道,当时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炎热异常;当年(1743 年)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记录的实测温度是,7 月 20 至 25 日的气温值都高于 40 ℃,其中 7 月 25 日竟达 44.4 ℃。直让人感慨:" 没有空调的时代,人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为何三伏天如此难熬?胡啸介绍,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比热容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其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 三伏 " 里哪 " 伏 " 最热?胡啸表示,具体到某一年或某一地区,最高气温是出现在头伏、中伏还是末伏,或是立秋末伏后会不会出现 " 秋老虎 ",其实要取决于当时的天气系统。通常我国大陆,主要是热在头伏和中伏,但东南沿海和岛屿地区大多是热在末伏。即使是通常热在中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末伏后的 8 月中下旬,偶尔也可出现被称为 " 秋老虎 " 的连续高温天气。

三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防暑降温有讲究

天儿一热,很多人以为 " 伏天里要一心防暑 ",其实,伏天更要提防的反而是 " 寒 "。洗冷水澡、长时间吹空调、喝冰镇冷饮等,都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

胡啸建议,伏天里,空调温度调至 26 ℃左右,不开空调时注意开窗通风;伏天锻炼讲究轻缓,可选择 10 点前或下午 5 点后去户外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运动后注意补水,最好不要饮用含大量糖分的饮料;饮食注意少寒凉,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虽说三伏天真的让我们热得够呛,但其实也是一个正常的气候现象,每年我们都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迎接它、应对它。预防中暑、不要贪凉;多吃苦瓜,少吃冷饮;总之,只要积极和正确应对,我们都可以健康平安地度过三伏。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中国天气网

相关标签

中国天气网 北京 山东 乾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