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的赛道上,竞争越来越激烈。
短短一个月内,就有三地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6 月 25 日,安徽提出要提升合肥全球竞争力,支持合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6 月初,湖南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中明确提出,推动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几乎同一时间,辽宁省沈阳市提出:在 " 十四五 " 时期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实际上,这三地并非首次展露竞逐国家中心城市的雄心——长沙早在 2017 年、2018 年就曾提出全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沈阳在 2020 年多项城市规划中,反复提及 "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
自 2018 年西安获批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后,9 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格局延续至今。随着各地 " 十四五 " 规划出台,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呼声越来越响。但谁会成为第 10 个国家中心城市,谜底尚未揭晓。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明确提出培育、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有 13 个,分别是长沙、沈阳、杭州、南京、青岛、济南、合肥、福州、昆明、厦门、长春、南昌、乌鲁木齐。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国家中心城市,能促进该城市形成人口规模效应,促进资本、技术、人才集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有帮助。" 目前需至少增加三到四个国家中心城市,增加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这样比较合适。"
三年无新增
何为国家中心城市?
2005 年,原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 " 国家中心城市 ",以此作为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
两年后,原建设部上报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 — 2020 年)》再次提到 " 国家中心城市 " ——作为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将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则发挥重要的门户作用。
上海成为首批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图源:视觉中国
2010 年 2 月,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首批入选国家中心城市。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及住建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至此,全国共有 9 个国家中心城市。从这些城市来看,它们属于城镇体系层级上的 " 塔尖 ",是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集中了中国和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
参照传统七大地理分区,在地理布局中,这 9 个国家中心城市分别在华北、华中、华南、华东,以及西北、西南。
其中,华北地区有北京、天津;华东地区有上海;华南有广州;华中有武汉、郑州;西南有重庆、成都;西北有西安——仅有东北地区没有国家中心城市。
从 2018 年至今,三年时间,国家中心城市再无增员。
丁长发认为,近年国家一直提倡 " 振兴东北 "。但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东北地区还没有国家中心城市,相信将会在东北地区增加一个中心城市。另外," 福建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但缺一个超大城市,设立国家中心城市对福建乃至辐射整个粤闽沿海城市群意义重大。"
均为经济强市
国家中心城市,相当于一块金字招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将能在政策红利和资源优势上抢先一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长足动力。
9 个国家中心城市用亮眼的成绩单印证了上述道理:2020 年全部迈进 GDP 万亿俱乐部。其中,上海(38700.58 亿元)、北京(36102.6 亿元)GDP 突破三万亿元大关,广州(25019.11 亿元)、重庆(25002.79 亿元)突破两万亿元。
2020 年万亿 GDP 俱乐部 图源:时代数据
这 9 个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是经济强市,也是人口大市。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对比各地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简称 " 七人普 "),人口总量排名全国前十的城市中,有 8 个为国家中心城市。在 18 个人口破千万的城市中,9 个国家中心城市全部入列。
10 年来,这 9 个国家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均保持稳定增长。
其中,天津常住人口增量最少(92.8 万人)。北京(228.1 万人)和上海(185.2 万人)因为限制人口政策的影响,增幅有限。
其他 6 个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呈递增趋势,分别为武汉(254.1 万人)、重庆(320.8 万人)、郑州(397.4 万人)、西安(448.5 万人)。成都(582 万人)和广州(597.6 万人)增量更是超过 500 万人,增量居全国城市前三。
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止印证了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这些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高。而对外部人口的强大吸引力,也进一步加强了这些城市的 " 中心性 "。
三城 " 人气 " 最旺
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红利在前,很多城市心向往之。
目前,明确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 13 个候选城市中,华东地区占据大半江山,有杭州、南京、青岛、济南、合肥、福州、厦门、南昌;东北地区有沈阳、长春;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有一城,分别为长沙、昆明和乌鲁木齐;华南地区暂无。
第 10 个国家中心城市到底花落谁家,尚不知晓。但这些候选城市的综合实力与人气,可先看一二。
从经济水平来看,沈阳、昆明、厦门、长春、南昌、乌鲁木齐尚未进入 GDP 万亿俱乐部。
昆明、厦门、长春均已在 " 十四五 " 规划明确提出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目标。
在丁长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GDP 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及竞争力,但目前国家现在已淡化 GDP 考核机制。" 还是要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促进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均衡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口规模对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由此,众多参选城市也将 " 争人气 " 放在 " 十四五 " 规划里。
13 个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候选城市人口数据 制表:时代周报记者谢江珊
以千万级人口为界,七人普数据显示,杭州(1193.6 万人)、青岛(1007.17 万人)、长沙(1004.79 万人)三座城市常住人口已超过千万人。
合肥、南京、济南、沈阳、长春常住人口超过 900 万人,分别为 936.99 万人、931.47 万人、920.24 万人、907.01 万人、906.69 万人。
昆明、福州常住人口则在 800 万人级别,分别为 846.01 万人、829.13 万人。
南昌、厦门、乌鲁木齐人口更少,均不足 700 万人,分别为 625.5 万人、516.4 万人、405.44 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是 GDP 全国十强中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规模未及千万的城市。
现有常住人口规模不足,让南京在 " 十四五 " 规划中将 " 促进人口规模适度增长 " 单列一节: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如今,济南、长春、昆明、福州也将迈向千万级人口城市的发展目标写进了 " 十四五 " 规划。
" 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部分城市人口流失严重,设立国家中心城市,促进该城市形成人口规模效应,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有帮助。" 丁长发说。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江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