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殷祖镇盛方精雕工艺有限公司内,师傅正在木构件上细描花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摄)
大冶殷祖镇茂泳家庭农场内,当地匠人修建的碧水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马文俊 通讯员 卫学平
" 复活 " 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原汁原味整体搬迁张飞庙,近年来," 殷祖古建 " 品牌走出大冶,成为全国古建筑行业的主力军。7 月 7 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古建小镇。
从大冶市出发,沿着大广高速一路向南,驱车不过 20 分钟,就到达殷祖镇。斗拱、雀替、秦汉砖瓦、彩绘、木雕、石雕 …… 沿途,各类古建筑企业、厂房鳞次栉比,令人应接不暇。殷祖镇党委书记柯红云介绍,该镇聚集了古建筑相关企业 300 多家,已形成规划、设计、生产、施工全产业链条,年产值超过 100 亿元,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他说:" 近两年施工企业井喷式增长,已增加至 90 多家。" 目前,殷祖镇 80% 的劳动力从事古建筑工作,还带动了周边金湖、刘仁八、陈贵等乡镇,近 8 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业。
湖北殷祖古建集团有限公司是当地龙头企业之一," 在全国各地设有分(子)公司 40 个,2020 年完成产值 20 亿元,常年建设项目有 400 多个,从业人员 4 万余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民营企业。" 董事长曹继杰介绍,公司拥有文物修缮师、古建专家,各类能工巧匠上千人,对各式古建筑问题 " 一站式 " 解决,建造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名优工程项目,其中,张飞庙整体搬迁工程获 " 国家文物保护最佳工程奖 ",重庆涪陵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荣膺 " 全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创新奖 "。
今年 57 岁的孙文明是公司总工程师,也是全国有名的古建筑能工巧匠。" 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是全国最大唐代单体建筑,1999 年复建时,我带着一支 200 多人的队伍整整干了 3 年。" 回忆当时情景,孙文明难掩激动和自豪。长期从事古建筑施工,孙文明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技艺。他介绍:" 这种结构美观、高效、牢固,深受市场欢迎。"
" 长达 30 米、保存了 300 多年的壁画,被我们毫发无损地整体‘移’到新址,得到了搬迁方案设计者清华大学专家教授的认可。" 张飞庙搬迁期间,孙文明带领团体竞标,成为施工项目负责人,他说:" 这一备受中外瞩目的文物搬迁工程,也深刻地打上了我们殷祖古建人的烙印。"
" 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旧城改造等兴起,古建筑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面对未来,孙文明充满信心。目前,他正在为培养古建筑人才努力,与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的古建筑系联合培养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