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融合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近日,工信部、网信办、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5G 应用 " 扬帆 " 行动计划(2021-2023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 2023 年,我国 5G 应用发展水平将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行动计划》为推进 5G 应用画下了路线图,强调打造 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 5G 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进一步提升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逐步形成 5G 应用 " 扬帆远航 " 的局面。
量化发展目标
2023 年 5G 用户数超过 5.6 亿
结合当前 5G 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行动计划》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 5G 发展目标。具体来看,《行动计划》从用户发展、行业赋能、网络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 7 大量化指标。
在衡量 5G 用户发展方面,提出 5G 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 40%,用户数超过 5.6 亿。5G 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 50%,5G 网络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在衡量 5G 行业赋能方面,提出 5G 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增长率、重点行业 5G 示范应用标杆数、5G 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 3 项量化指标,着力推动 5G 应用在垂直行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行动计划》提出,5G 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 200%,在垂直行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的 5G 应用渗透率超过 35%,电力、采矿等领域 5G 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 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衡量 5G 网络能力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3 年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超过 18 个,建成超过 3000 个 5G 行业虚拟专网。建设一批 5G 融合应用创新中心,面向应用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力进一步增强。5G 应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打造 10-20 个 5G 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树立 3-5 个区域示范标杆,与 5G 应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加快行业应用
从 " 样板房 " 转向 " 商品房 "
不同于消费互联网应用,5G 应用的主战场在赋能实体经济,这决定了 5G 应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既涉及 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的深度融合,又与各行业企业数字化基础、经验知识等紧密结合,不仅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多方主体间广泛参与,也亟须政府部门间通力协作,推动形成 5G 应用的大融合、大生态。
《行动计划》面向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提出重点推进 15 个行业的 5G 应用,通过三年时间初步形成 5G 创新应用体系。
从促进信息消费看,《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培育 5G+ 新型信息消费和融合媒体,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加快 5G 在媒体领域的落地应用;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看,重点推进 5G 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慧采矿、智慧电力、智慧油气、智慧农业和智慧水利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从提升民生服务领域看,要重点加大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和智慧城市的 5G 应用创新,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为了加强对 5G 应用推广的保障支持,《行动计划》还提出要打造人才队伍、推动国际合作等。如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加强共享型工程实习基地建设。组织 5G 相关职业培训和认证,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支持建设 5G 应用海外推广渠道和服务平台,推动成熟 5G 应用走出去。充分发挥国际组织作用,鼓励企业参与 5G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柴潇蕾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