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1-07-14
包河:探索“城湖共生”绿色路,打造宜居宜业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建设中的滨湖湿地

1991 年,23 岁的蒋晓华站在巢湖大堤上,奋力与洪水做抵抗,汗水与泥水裹满全身。他不会想到的是,这场大水后,一座依水而兴的魅力城区就此开启了一条 " 城湖共生 " 的绿色路。

时间的指针逆向拨转,城市在流光岁月中穿梭。

时针往回倒数 21900 圈,让我们重回 1991 年。从那场惊心动魄的洪水说起,尽力还原包河这座年轻之城,在 " 人水和谐、城湖共生 " 之路上稳步前行的铿锵足迹。

与水较量,还水于清

包河治水有方 " 智 " 在必得

1991 年夏,合肥遭遇长时间、大面积降雨,据合肥市档案馆馆藏文件《合肥市防汛抗灾情况报告》记载,那一年的 6 月初到 7 月中,全市累计降雨 810 毫米,比正常年份同期降雨多 4 至 5 倍。

这一特殊雨情,使得长江、巢湖的水位迅速抬高,巢湖大堤全线告急。

那一年,蒋晓华 23 岁,在中国银行巢湖分行工作。暴雨倾盆之下,他和同事放下银行业务,全部被组织到巢湖大堤参与抗洪抢险。

彼时,巢湖大堤基本还是土坝,湖水早已漫上了堤坝,仅靠坝顶上堆垒的几层麻袋挡水。

夜里,轮到蒋晓华值班,连续上涨的水位让沙包垒成的大堤出现了管涌。防汛到了最紧急的时刻,此时巢湖大堤一旦溃破,全市将成为一片汪洋。

" 人在堤在!" 蒋晓华和现场的武警战士们彻夜鏖战,大堤硬是被加高了一米左右。

" 说起来也怪,那天晚上我们拼命保住了大堤,后来水位也没有再继续上涨。"

1991 年之后,为防水患,巢湖大堤先后进行了多次修缮和加固,逐渐成为集防洪、交通、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与水较量,还水于清。

在 " 城湖共生 " 的绿色发展之路上,包河一直在思索,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这里,合肥版 " 都江堰 " 安然挺立。

十五里河入巢湖河口上游约 1 公里处,这处合肥最大的河口湿地工程,调洪调蓄,修复生态,成为入湖水质 " 稳定器 "。

——这里,全面实施 " 河长制 " 管理。

全面 " 走河 " 摸排污染源,借助大数据平台打造 " 治水神器 ",为治河巡河、查污溯源留下了第一手材料。

——这里,有一套最大限度防控蓝藻的 " 组合拳 "。

包河全区全力以赴、极限攻坚,通过人工手段和科学设备结合,以 " 最硬担当 ",全力以赴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 水变清了,河变深了,河岸风景变美了。" 家住淝河镇关镇村的陈菊芝对此深有感触。这几年关镇河沿岸的 " 小散乱污 " 企业逐步被政府清退,取而代之的是绿化带和沿河步道。从又臭又脏转变为干净优美,关镇河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去欣赏它的蜕变。

与水相伴,化水为源

包河水绿并举,倾 " 绿 " 入城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弦歌不辍。

在包河区的决策者看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就是民生之本、民心所向、民意所在。

围绕 " 绿 "、" 水 " 两篇生态文章,生态包河依托 16.8 公里黄金湖岸线,努力打造集 " 滨水景观、沿湖湿地、绿色氧吧、城市花园 " 等生态空间为一体的宜居宜业之地。

初夏时节,静静地徘徊于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放眼望去,满目翠绿,充沛的氧气滋养着心肺,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眺望远方,森林公园的对面,就是八百里巢湖,水天一色,帆影点点,蕴蓄着天地大美。

2014 年 2 月,在历时仅仅 17 个月建设后,滨湖湿地森林公园成功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国内从建设到申报成功历时最短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也让合肥历史性地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唯一在主城区中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

大手笔远不止于此。

从繁华大道与庐州大道交口往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骆岗机场静静矗立在原地,取代飞机起落是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塔吊林立,焊花飞溅,机器隆隆,骆岗生态公园片区路网建设全面铺开 …… 这里将成为下一个群众的 " 幸福绿地 "。

眼瞅着骆岗生态公园的建设越来越火热,家住官塘社区的王学勇老人也越来越期待。有了生态公园后小区周围的环境未来将会大变样,同时老年人以后也有更多的好去处。" 以后可以去公园散步,也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公园面积很大,周围居民可选择的余地更多。"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包河致力于让城市美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这里,充分利用森林增长工程的契机,在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和环巢湖旅游开发的大潮中,重点打造了三座生态旅游景区,悉心雕琢环湖 " 翡翠项链 " 的 " 三颗明珠 "。

——这里,依托环巢湖独特的景观优势,重点打造出一条 16.8 公里黄金旅游湖岸线,形成 " 水上有景,景中有水,水清林美,草长莺飞 " 的奇妙景观。

——这里,大力推进 " 公园城区 " 建设,不断增加公园数量和绿地面积,见缝插绿,最大限度地科学地利用空间,打造人民群众向往的绿色宜居城区。

拥三圩、襟五河、带一湖。

在无数包河人前仆后继的精雕细琢中,包河区,犹如一块璞玉,镶嵌在巢湖之滨,玉之渐成,光华展现。

绿色发展,俨然已成为包河的最美名片!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 / 文 袁汉松 / 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