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报·ZAKER南昌 2021-07-15
追寻丨唱遍神州,红军后代用歌声纪念先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主力 8.6 万人从江西赣州于都集结出发,历时两年,纵横十多个省,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如今,红军后代组成的 " 长征源合唱团 ",11 年来在全国各地义演超过 500 场。而于都县,也在乡村振兴的 " 新长征路 " 上,坚定前行。

追寻一代代 " 赶考者 " 的精神密码,聆听新时代 " 赶考者 " 接续奋斗的心声。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追寻》,今天带您走近这支合唱团。

我和长征精神

管波:1933 年,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 " 扩大百万铁的红军 " 的口号,我爷爷的大哥管毛古就说要留下弟弟,自己毅然地参加了红军。1934 年 10 月他跟随大部队从江西于都出发,走上了长征路,据说是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 2010 年成立之初,我就加入了,合唱团的章程还是我起草的。如果说长征精神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的体现,应该是担当实干,不怕困难。

△管波参加长征源合唱团演出(受访者供图)

红军后代 用歌声纪念先辈

每到周三晚上十点,结束合唱团排练的管波,还要从于都县城赶回 40 多公里之外的银坑镇谢坑村,他在那里担任第一书记。

管波:我白天一整天都在村里,演出一般都是在晚上。排练时间保证不了,只能在村里练习了。

2010 年 11 月,江西赣州于都县 100 多位不同工作岗位的志愿者聚到一起,成立了这支名为 " 长征源 " 的合唱团,团员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红军后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军民在于都河搭建浮桥场景(总台央广记者刘梦雅 摄)

这些红军的后代,一直想以特别的方式去纪念自己的先辈。人,很快就召集起来了。但没有经费,没有场地,非专业出身,这支 " 三无 " 合唱团面临的阻力,远比想象中大得多。

合唱团副团长 刘文力:半年多了,都没有钱去付矿泉水款,请老师的课时费也是拖到一年多才给,有困难大家一起克服。

" 红军不怕远征难 ",在团员们的坚持下,排练不打折扣,还设定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完整演唱长达 1 小时的《长征组歌》,并将第一场演出的时间定在了成立仅仅半年后。团员们平衡着工作、家庭和排练,反复打磨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当时唱男低声部的管波,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天演出的场景。

管波:仿佛回忆起了先辈们参加长征的那段历史,尤其第一首《告别》的时候,大家都是热泪盈眶地唱着。唱完《大会师》,全场的观众都站起来,掌声雷动。

△ 2011 年 6 月 30 日,长征源合唱团首演《长征组歌》(受访者供图)

首演比预想的还要成功。2014 年之后,县里将合唱团的基本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而合唱团全国巡演的项目也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这支队伍终于能踏上先辈们曾走过的路。

管波:2014 年去广西兴安参加湘江战役 80 周年的演出,我作为敬献花篮的司仪,几度哽咽了,说不出话来。我们很多团员就是在那面墙上,找到了自己亲人的名字,都非常地激动。

△ 2014 年,长征源合唱团赴广西兴安演出(受访者供图)

文化扶贫 第一书记有妙招

管波已经数不清跟随合唱团参加了多少场演出,而在另一个 " 舞台 " 谢坑村,他却记得每一个细节。2016 年,37 岁的管波来到谢坑村任第一书记。

管波:当时基础设施非常落后,通村通户的路都没有全部完成,水电也没有全部到户,我当时压力非常大。

△管波在谢坑村召集村民开会(受访者供图)

比起硬件设施的不足,思想的贫困更为可怕。管波的原单位就是县里的文化部门,加上合唱团的经历,在 " 文化扶贫 " 这方面,他琢磨出一套自己的 " 秘籍 "。

管波:组建了三支广场舞队,派了老师专门给他们培训,放的也大多是一些乡风文明的歌曲。还建设了农家书屋,慢慢的很多人的不良爱好就戒掉了。

△谢坑村村民参加广场舞演出(受访者供图)

言传身教 舞台更是讲台

管波到谢坑村任职那年,90 后的小学教师黄悦鑫迎来了她在合唱团的第一场演出。黄悦鑫的太爷爷是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黄悦鑫:第一次演出,我当时好紧张,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多观众。我手心一直这样握着拳,都出汗了。

△黄悦鑫(后排左三)演出后和学生们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当年团里的年轻力量,如今也成了 " 老团员 "。作为一名老师,黄悦鑫最在意的,还是给学生们演出的效果,那个时候,舞台,便是讲台。

黄悦鑫:孩子们说," 老师我看到那些红军倒在雪地里面,我都要哭出来了 "。他只能用浅显的语言去跟我们说这些,但是我相信他们都记在心里了。

△黄悦鑫教学生们唱《长征组歌》(受访者供图)

乡村振兴 " 生活肯定要更好 "

如今的谢坑村早已脱贫,发展肉鸡养殖、建设蔬菜大棚、投资光伏发电,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超过 27 万元。于都县依托红色底蕴,打造了 89 个 " 五美 " 乡村振兴示范点,谢坑村也成为其中之一。

管波:生活肯定要一天一天地更好,一些产业要去推动。怎么实现脱贫攻坚的成果转换,包括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是我们现在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

△谢坑村的蔬菜大棚(总台央广记者刘梦雅 摄)

公益演出 500 场 长征永远在路上

5 月 19 日对长征源合唱团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第 500 场《长征组歌》的公益演出。

△长征源合唱团第 500 场《长征组歌》公益演出

伴奏响起,聚光灯下,男低声部的管波,女高声部的黄悦鑫,舞台上,穿着红军服装的每一个人,眉宇间,仿佛是当年从于都河畔出发,奔赴远方的先辈们,踏着夜色,跟随信念,奔向曙光。

长征源合唱团首任团长袁尚贵说,他们,将一直在路上。

袁尚贵: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都在迅猛地发展,这些合唱团的团友们成了一颗颗蓬勃的种子,播撒开来。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着那种出发的状态,始终都拥有着长征的气概,我们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牢记初心使命,回望精神谱系,赓续精神血脉,开创美好未来;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追寻》,追寻一代代 " 赶考者 " 的精神密码,聆听新时代 " 赶考者 " 接续奋斗的心声。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值班编辑:邬薇

值班审核:吴剑锋

值班编委:陈明华

相关标签

长征 江西 赣州 乡村振兴 志愿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