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7 月 16 日," 百年鱼灯庆建党百年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头角鱼灯舞图片展在盐田区文化艺术中心一楼梦空间开幕 ,80 余张照片尽显盐田历史传承的生命记忆。本次展览展期持续至 22 日,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观看。
此次展览由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沙头角街道党工委主办,沙头角街道公共事务中心(文化站)承办。首次以沙头角鱼灯舞为主题的图片展,以党建引领促非遗传承,活动被列入 " 风帆百年 • 文化红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盐田区公共文化主题活动 "10 项重点活动之一。
现场展出 80 余张照片,胡继中、廖国强、甘东明、陈观华等摄影师从不同的视角突显了沙头角鱼灯舞别具一格的舞姿。从鱼灯道具和人物的融合关系中表现出鱼灯舞的艺术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图片展还增加了鱼灯舞历史背景和主要演出获奖板块,将具有三百多年历史传承、深厚文化底蕴、独特艺术风格的沙头角鱼灯舞最精髓、最闪光的一面展示给公众。
沙头角鱼灯舞作为优秀中华民间传统文化,2008 年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约 1642-1656 年)吴氏客家村落沙头角沙栏吓村,距今已有 300 多年历史,是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出于对美好生活的企望,祈求妈祖保佑丰收,并根据鱼的习性,发挥丰富想象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舞蹈艺术表演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为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事业,盐田区非遗部门和项目保护单位与沙头角街道党工委开拓思路,积极探索 " 党建引领 + 非遗传承 " 新模式,连续两年举办了沙头角鱼灯舞培训班,在现有专业力量的基础上,挑选并集中培训了一批鱼灯舞表演队新生力量。此次展演活动中,新学员在老队员的带领下首次登同献艺,生动地展现了鱼灯舞传承的崭新风采。
盐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玉领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群众,保护传承最终要走进群众。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圳晚报记者 彭彩萍 通讯员 徐海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