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7-19
偏向蛮荒寂静而去!孙频携新作《以鸟兽之名》来宁,畅谈作家的自我革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7 月 17 日,实力派青年作家孙频携转型之作山林系列作品《以鸟兽之名》来到南京先锋书店,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进行了主题为 " 精神漫游与小说诗学 " 的对谈。

△对谈现场,左起依次为何同彬、孙频、何平

孙频是江苏作协专业作家,近几年来,她的创作持续而且稳定,每一篇作品都在扎实的建构中,传递一种掘进的气象。小说集《以鸟兽之名》收入其分别发表于《收获》《钟山》《十月》上的三个中篇,背景是同一条山、同一条河,而人物与之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风格上延续了 " 孙频式 " 的神秘、冷艳之风,同时,又绽露出一种辽阔和温暖。它证实了孙频小说创作的新探索:一种向内的孤绝和紧张,开始向外拓展为宽容和悲悯。

△《以鸟兽之名》,孙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年 4 月

在小说《以鸟兽之名》中,带着读者一路探寻的是 " 我 ",一个高考失意的青年,离开家乡到城市闯荡。在城市的生活中," 我 " 经历过什么," 我 " 对谁都守口如瓶。后来回到故乡," 我 " 与父母、旧友的关系,都陷在了生疏的僵局中。像是一个游魂," 我 " 在阳关山的山林河边漫游,一路上遇到各种奇异的人和事,而这每一件人事的后面都隐着一个巨大的谜团:当初建造园林的田利生是谁,而今又在哪里?游小龙到底知不知道杀人犯的行踪?父亲为何临终交代,要 " 我 " 回一趟老家磁窑?老元一屋子的文物器皿,究竟是哪里来的?" 我 " 是应当就此隐居在故乡丰茂的山河里,还是下山去到人群中?

伴随着对这些疑惑的探寻," 我 " 发现,每一个坚持的人,都不过是不愿意丢失自我,都想建立某种尊严罢了。游小龙每天都用严苛的自律和清洁意识要求自己,田利生建园林,是因为难以丢弃自己对故乡的眷恋,老元通过持守着阳关山的文物,重新获得了对自我的尊重和认知,就是整个山民要庇护犯了错的族类,也是出于一种本能的苦难分担和保护。

处在人的生活当中,为何偏向寂静山林而去?谈及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孙频说,她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个时代正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快速,所有人都在追求更文明的、更物质化的、更快捷的,起码能代表当代文明的一些东西。但人在这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是不大容易发现自己的,反而丢失了许多。在这样一个社会趋势下,她背道而驰选择了反方向,向那些古老的、蛮荒的、寂静的地方去寻找、去写作。

△实力派青年作家孙频

去年疫情期间,她曾多次独自上山,发现了潜藏于山林之间的诸多秘密,比如山的颜色是会变化的,因为春天的各种花次第开放;也开始了解动物的习性,知道了为什么猫头鹰睡觉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越古老的村庄海拔越高,但在那里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和断崖上清晰的岩层说明那里曾是海底,过了五千年却成了山顶。而这些 " 山林的秘密,只有深入进去才会发现 "。

" 这本书选择的就是这样一个方向,我是逆行的,是往回走的。我这么做的原因是,试图与那些最古老的东西,比如五千年前的村庄,新石器时代留下的那些文物,商周时代的古玉等等,发生一些连接,在这个过程中,看能不能找到关于人的新的发现。" 孙频说。

何同彬说,他阅读《以鸟兽之名》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其中特别丰富精彩的风景描写。在小说主人公有点迷离的追寻途中,比人物更精彩的是人物穿行其间的山林,还有山中的鸟兽、荒芜的村庄、不言的器物和无措的乡邻。孙频花费不少篇幅耐心描写山林中的动物、植物、文物,以及它不同时节的生态视景,浩瀚如沧海桑田的演变,细小如一种微妙的气息。整个山林透着明艳、凶猛、寂静、神秘的气息,像一只巨型猛兽,温柔在人的耳畔呼吸。

△青年批评家、《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

他认为,孙频的山林系列小说有一个显在的自然、生态的主题,但又严格区别于生态小说的程式、主题和观念,最终呈现和探求的是一个母题丰富(归来、寻找、逃离、怀旧、梦境等)、内涵复杂的人的主题。" 孤独的人、零余的人、自我放逐的人、寻求解放的人、自由的人、成长的人 …… 三部中篇作品亦真亦幻,既贴近自然、现实、时代,又兼具超拔的、超越性的想象;风格既开阔、浩荡,又做到了曲径通幽,挖掘和呈现出了深邃的时代症候和人性挣扎。"

作为孙频写作持续的观察者,何平从 2012 年即写了有关孙频的第一篇评论,他所提出的 " 生猛酷烈 " 的孙频式写作,成为日后评论界研究孙频时引用最多的评语。他注意到,近五年来,从《我曾经草叶葳蕤》(2016)、《松林夜宴图》(2017 年)、《鲛在水中央》(2019 年)、《我们骑鲸而去》(2020 年),到最新的这部《以鸟兽之名》(2021 年),孙频每年都有作品被媒介和批评家描述成 " 转型和变法之作 ",这在同时代作家中是极少的," 因为很多作家都在把已被读者和市场认可的特质或者标签,做得越来越具有识别度,就像一个文学 logo"。

△著名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

" 而孙频是何其不满足!" 在何平看来,孙频是不断追求自我个体文学革新的年轻小说家,她不为既有虚名所困累,几乎每一部新作都成为一个新的起点。《以鸟兽之名》在自然、历史和当代诸维度重新定义 " 山林 " 之于个人精神成长的意义,叙述者在山林漫游和勘察山林秘密的过程,亦即生命个体返观自身的启蒙之路。他对孙频的创作抱有无限期待:" 孙频的自我的文学运动、自我的文学革新就像一个活火山一样,未来还不知道有多少能量喷发出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