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7-20
深晚报道 | 察隅,再见!第28批深圳“募师支教”行动志愿者圆满完成支教任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前,第 28 批深圳 " 募师支教 " 行动西藏察隅支教队的志愿者们结束了一学期的支教。欢送会上,身上披满了哈达的他们,用一个简短的视频,回顾了 4 个多月难忘的支教生活,告别察隅,回到各自的故乡。

记者了解到,今年 3 月,应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县工作组和察隅县教育局邀请,经层层筛选与培训,深圳市关爱办从商丘职业技术学校小学语文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大二学生中,选送了 9 名优秀的支教志愿者赴西藏察隅支教。如今,志愿者们圆满地完成了一学期的支教任务。

▲下察隅中心小学支教志愿者杨帅与学生们。受访单位供图。

支教需要热情,也需要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们在施教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精进。支教队长代毅在察隅县中心小学任教,他坦言,首次上课,学生们一句齐声的 " 老师好 ",让他感受到莫大的压力,那一堂课,自己 " 讲课的时候头都没抬起过 "。压力的背后,9 位支教老师的责任心催促着他们一步步地成长。把控不好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他们就向当地老师请教,同时积极与学生沟通;管理不好课堂的纪律,他们就跑去听当地老师的公开课,汲取经验;觉得课堂不够生动细致,他们便反复看教学视频,直到把讲课的内容烂熟于心。

告别雪域察隅,最令志愿者们牵挂的自然还是那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四个多月的支教生活,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互相成就。孩子们于志愿者们,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更是朋友。在察瓦龙乡中心小学担任美术老师的支教队员王海中称与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是 " 一种对心灵的洗礼 ",他表示:" 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不仅是我的学生,更是我的老师。" 而在古玉乡中心小学任英语和美术老师的崔芮雪回忆起一次与学生外出看节目,两位女学生察觉她冷,便一人捧着她的一只手,帮她暖手," 那个瞬间,我感觉我不是她们的老师,而是与她们朝夕相处的朋友。"

▲崔芮雪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受访单位供图。

在古玉乡中心小学任教的岳景盼老师,用 " 明珠 " 来形容这一次支教经历:" 四个多月的支教工作是忙碌的、充实的、短暂的,相信它将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颗明珠,时刻照耀着我。" 在他的记忆中,含羞带怯送上纸折爱心、纸折花、金嗓子喉片的学生,为学生安全在校门口站岗两个小时的当地老师,请支教老师喝第一杯奶茶的校长,不吝惜教导与批评的援藏工作组和指导老师 …… 一切的一切,都让雪域察隅充满了温暖,让志愿者们在异乡感受到如家的安定与幸福。

" 因为有着一群天使的陪伴,每一天都会充满希望。" 志愿者郭振献告诉记者,虽然支教已经结束,但他们会一直带着这段弥足珍贵的经历,走向各自的人生征程。他们会在远方,与察隅的孩子们一同成长。

深圳晚报记者 袁晔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