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瑾 / 文 是钟寅 / 摄)俯瞰雀儿山,一条土黄色、呈 Z 字型的盘山公路交叠在雀儿山上,这曾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去往外界的必经之路。
如今,人们穿越雀儿山隧道,只要 10 分钟的车程。过去,翻越雀儿山海拔 5000 多米的垭口,只能依靠盘山公路,车程大约两小时。交通条件改善,帮助这片土地摆脱贫困,旅游业让地处川藏交界的德格充满活力。
【" 雄鹰都飞不过的山峰 " 筑成盘山公路】
雀儿山高耸在青藏高原东南端,主峰海拔高达 6168 米,被十多座海拔高度在 5500 米的山峰簇拥,素有 " 川藏第一险 " 之称。
1951 年春,十八军筑路队来到了这里,他们在峰峦险峻的雀儿山开凿石方,修建盘山公路,打破了当地人民只能靠人背马驮翻山的局面。公路修建过程中,战士们腰间系上粗绳,将粗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山顶的岩石上,双腿反复蹬崖壁,将身体在空中荡来荡去进行施工作业。
" 在雀儿山上,生活劳动在 5000 米的高度,睡觉是斜坡 30 度,我们的热血沸腾到了 100 度,智慧和力量没限度。" 这是十八军战士当时留下的豪言壮语。
为了打通天堑,战士们付出的不仅是汗水,有 300 多人在雀儿山牺牲。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名字是 " 张福林 "。1951 年 12 月 10 日,在检查炸药时突遇塌方,十八军战士张福林身负重伤,不幸牺牲。就在 18 天后,雀儿山段公路修通。如今,张福林烈士墓就建立在 317 国道旁,来往的不少游客特意在此停下车,鞠躬瞻仰。
【曾经 " 天路 " 如今幸福多】
" 以前我每天都要翻雀儿山,喝雪水,现在想要穿过去,再也不用翻山了。" 雀儿山道班班长易兴华是一名养路工人,他已守护这条路段 20 余年。曾经的天堑变通途,易兴华兴奋地指给现代快报记者看不远处的道班住所。" 原来条件不好,我们有很多人在这里养护,现在条件好了,路宽了,隧道通了,大家就不需要这么辛苦了。"
易兴华说," 以前我们养护路段,一天只能维护几百米。现在,雀儿山隧道通了,我们一天可以维护好几公里。" 因雀儿山盘山公路路窄,最窄处仅有三四米宽,仅可供两辆越野车勉强完成会车,翻越雀儿山至少需要两个小时。2017 年雀儿山隧道建成,将时间缩短到 10 分钟。
在易兴华眼中,通畅的除了交通,还有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 以前出远门,只能开车,现在我们县里就有公交车,旁边的甘孜县还有机场,到哪都方便。"
【" 交通 + 文化 + 旅游 " 成德格县产业发展加速器】
7 月 20 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德格县看到,街道上最常见的就是宾馆和旅游纪念品商店。市民广场上,当地人跳起锅庄舞,游客也加入其中,小城一派欢乐景象。
记者从当地旅游部门了解到,旅游业已成为德格县的支柱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就是德格最大的发展优势。当地大力发展民宿等旅游相关产业,做大农牧业,做强旅游业,做实民族手工艺产业,德格县已成为甘孜藏族自治州打造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