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开会的地方。它位于上海市兴业路 76 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 ……"。7 月 21 日的上午,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胡婧含采用视频加 PPT 相结合的方式,正在给暑期班的孩子上党史课。这也是亳州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的全天候暑假公益课堂的情景。
为解决暑期孩子没人带问题,亳州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发挥所(站)作用,采取 " 社工 + 志愿者 " 的方式,开设暑期班。根据孩子的不同兴趣和需求,设置作业辅导、党史教育、绘画手工、红色地理知识科普等丰富课程活动。
位于界首路祥源翡丽城 2 号裙楼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要依托安徽师范大学童心筑梦薪传百年实践团队和乐年长者之家社工,每周一至周五给辖区孩子提供全天候的公益暑期班服务。
" 孩子每天在这里都能按时按量完成暑假作业,解决了我们双职工家庭孩子没人带的问题。另外还在这些大学生的指导下学唱了红歌,了解了一些党史故事,回来还说给我们听呢,真是很有意义的暑期班 ",家住翡丽城小区的程女士高兴地说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今年 5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中强调孩子们要学好党史,要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要刻苦学习,树立理想,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安徽师范大学校团委隶属下的校级学生组织成员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充分结合建党 100 周年和党史学习宣传教育,精心安排了一堂红色教育课程。为了让孩子能听得明白,大学生志愿者找了很多相关视频,并制作了 PPT,让孩子们从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徽、党旗以及七一建党节的由来开始,再以说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共一大等重要历史时间节点发生的红色故事。接下来,还将红歌奏唱、红色观影、认识红色遗址各种形式,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丰富的内容,动人的解说,激发了孩子们对老一代革命者的敬佩和仰慕之情。
" 我知道嘉兴南湖上那只红船的故事,我爷爷和我说过 "。
" 老师也和我们说过红船故事 "……
说道红船精神时,引发了孩子们的共鸣。" 年幼的他们,或许并不能完全理解何谓 " 红船精神 ",但相信我们这一代孩子,在从小就接受红色教育下,肯定会越来越强,我们将努力把握世情、党情、国情、教情,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为中国梦的实现承担我们当代青年学生应负的责任。" 安徽师范大学志愿者黄雨萌说道。
据悉,除了街道实践所,还有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相应开展了公益暑期班,如水西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大学生志愿者开设了半天的托管班,滨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社区热心老党员开设硬笔书法班,将党史学习的成果转化成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的实践活动。
通讯员 张家慧 王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