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算得上是人生必修课之一。
孩子出生后免疫力低,面临着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甲肝、乙肝、麻疹、风疹、腮腺炎、肺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的威胁。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多种疾病,是降低孩子患病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但是,对于疫苗接种,很多家长可能会有各种疑问:
二类自费疫苗有没有必要接种?
打了疫苗是就意味着不会再得这种病?
……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次全面解答。
1# 家长如何选择一、二类疫苗?
疫苗的作用都是预防某种传染病的发生无论是一类疫苗还是二类疫苗安全性和保护效果均得到证实。
家长在选择接种二类疫苗时可以根据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情况等做出决定。
2# 接种疫苗后就一定不得传染病?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但成功率并非 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
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3# 未及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如何补种?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小于 18 周岁人群,在补种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1. 应尽早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优先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
2. 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 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同种疫苗完成接种程序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
4. 具体疫苗补种建议咨询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
4# 接种疫苗后是否会导致相关传染病发生?
预防接种主要是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在提高个体免疫水平的同时,会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助于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
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即使有传染源侵入,也会因大部分易感者接种疫苗,人与人之间辗转传播的机会也就会大大减少。
5# 接种疫苗后为什么一定要留观 30 分钟?
接种疫苗后,一些人会发生过敏反应。
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半小时之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内容易发生危险。
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防止意外发生。
6# 如何正确认识疫苗及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接种后反应。
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极少部分人可能出现罕见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
7# 儿童预防接种证丢失如何补办?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或受种者长期保管。
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进行保管,预防接种卡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 6 岁后再保存不少于 15 年。
儿童预防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的有效凭证,丢失后应及时到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办,如儿童在多个接种单位进行接种则在最后一针接种单位进行补办。
来源:疫苗科普基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