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7-26
中大医院抗疫“尖刀连”:22人连轴转,24小时“抢”出近万份核酸报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 记者 安莹)当前南京核酸检测需求骤增,不仅核酸采样工作量庞大,检测任务更是艰巨。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有这样一支检验战队,他们近距离接触病毒,如同抗疫最前线的 " 尖刀连 ",直面病毒,是抗疫战线上的 " 幕后英雄 "。

迅速反应,火速组建 22 人核酸检测小组

检验战队如何快速反应,应对疫情带来的庞大核酸检测工作量呢?这个问题猝不及防地抛向了他们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大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吴国球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迅速响应,紧急行动起来,启动应急预案。" 原来一天的样本量大约 1000 多,现在我们要面对 10000 多的核酸检测量,一下子翻了 10 倍,这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我们积极应对,增加人员、调配仪器、优化流程,有条不紊地推进核酸检测工作。" 吴国球说。

核酸检测任务量增加,首先要增加核酸检测的专业人员,在原有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 8 人小组的基础上紧急增加至 22 人。22 人进行排班,6 人一个班次,每班 6 个小时,四班倒,连轴转。" 尖刀连 " 全员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应对这巨大的挑战。

解决了人员问题,仪器数量又跟不上。怎么办?吴国球主任在医院及东南大学的帮助下,紧急调配仪器,扩增仪由原来的 10 台增加到 15 台,提取仪由 2 台增加到 4 台,这对检验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硬件方面的坚强保障。人力、物力充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报告量较前一天 6000 份增加至近 1 万份。巨大核酸检测量带来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

日夜奋战,几天都没回过家了

核酸检测报告数量的提升,是这群行走在刀尖上的抗疫 " 尖刀连 " 日夜奋战干出来的。记者透过实验室透明玻璃看到," 尖刀连 " 队员全副武装后在负压实验室,认真工作,扫描录入、加样、提取、扩增,经过一个个步骤后,一份份核酸检测报告经审核后诞生了。

这个 " 尖刀连 " 年龄跨度从 60 后到 90 后,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中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往日在家的 " 掌上明珠 ",也变成了坚强的女汉子。在一个班次 6 个小时的工作中,他们穿着密不通风的防护服,在一层层的口罩、面屏、护目镜 " 加压 " 下,再加上紧贴在手上的手套,但是行动不能慢,时时提醒自己动作快点再快点,因为他们知道大家一双双焦急地眼睛都在盼着核酸检测报告早点出来。

" 一般在实验室里低头干活 3 个多小时,腰就撑不住了,但必须坚持干完,一个班次下来,腰酸背痛。虽然实验室的空调温度只有 18 度,但是层层包裹下,我们出来衣服都是湿透的,有时候鞋子里都能滴出水来。" 中大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助理张臣跟记者说道。

记者正在采访时,碰到了夜班后连家都没有回的核酸检测组组长杨传坤," 好几天没回家了,都是我爱人每天给我送衣服。"

不惧风雨,迎接挑战

这支 " 尖刀连 " 不仅干劲十足,开足马力进行核酸检测,他们更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我们医学检验科三人有着驰援外省市核酸检测抗疫经验,分别支援北京、新疆、河北等地,其中吴国球主任曾任援北京、新疆核酸检测医疗队队长,对于这种大量核酸检测的流程优化、人员安排等方面都着丰富经验。我们也将这经验用在此次抗疫中,检测能力大大提升。" 中大医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束国防介绍说。

虽然南京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支 " 尖刀连 " 承受着巨大的核酸检测的压力,但是他们不惧风雨,迎接挑战,吴国球表示," 我们已经做好了应对庞大核酸检测工作量的准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核酸检测工作做好。当好抗疫‘尖刀连’,为尽快结束这次疫情,为守护南京作出最大的贡献。"

(医院供图)

相关标签

核酸检测 东南大学 医学 90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