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1-07-27
地铁报小记者参观“地铁展馆” 通过“盾构机仿真模型”“岩土土样”揭秘地下神秘面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ZAKER 哈尔滨记者 彭庆凯

7 月 24 日上午,地铁报《朝闻快线》的小记者们带着揭秘历史的好奇心,走进哈尔滨地铁集团的教育活动中心,了解了哈尔滨地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个教育活动中心是哈尔滨地铁集团为进一步展示地铁发展历史,传承地铁文化而筹建的 " 地铁展馆 ",场馆总面积约 770 平方米,共分为五个篇章,即建设篇、运营篇、发展篇、党建篇、展望篇,其中最吸引小记者们的还是建设篇。

在现场讲解员阿姨的介绍下,小记者们了解到什么是 "7381" 工程,以及 "7381" 工程是哈尔滨地铁事业逐梦的根基。馆内集 " 地铁建设 "" 成果展示 " 等多功能于一体,现场陈列的档案、文件、照片、实物、视频等资料全面生动地将哈尔滨地铁发展与变迁的历程一一呈现。

在建设展厅摆放的一个大家伙——盾构机仿真模型,很是抢眼,控制室、螺旋排土器、刀盘和刀具等一应俱全。" 这个大家伙下面应该是带轨道的吧?"" 这些按钮是干什么用的?"" 快看,这个刀盘还在转动呢!" 小记者们围着它仔细观察好久,还给讲解员阿姨提了好多好奇的问题,懵懵懂懂地了解了 " 泥水平衡盾构 "、" 土压平衡盾构 " 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这个轨道交通工具背后的故事。

展馆内的 " 岩土土样 " 还为小记者们揭开了地铁建设地下神秘的面纱,让小记者们了解了哈尔滨地区不同的地质结构,对数百万年形成的土质和岩层有了直观的认识,当然,这也是为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设计、可行性研究、建设施工等提供的重要依据。

参观过程大约持续一个小时,小记者们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在参观结束后,大家还和机器人 " 滨滨 " 进行了好一阵的交流互动,虽然只是短暂的接触,但彼此间似乎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久久不愿离开。

编辑 彭庆凯

值班主编 董艳春

相关标签

机器人 档案 地铁 哈尔滨 轨道交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