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7-27
陇海线上的看守工:用心守好35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今年 54 岁的赵世俊,是中国铁路兰州局定西工务段新阳镇桥隧养修工区的一名桥隧工,负责陇海线 1435 公里Ⅰ级防洪点的看守任务。

陇海线 1435 公里Ⅰ级防洪看守点西接渭河二号大桥,东临鸡儿架隧道。这里交通不便,看守人员需通过一座 226 米长的铁路桥,然后横跨线路,再步行 450 多米才能到达看守房。他们日常所需的生活用水、米、面、油、厨具等一切物资,都要通过自己肩挑背扛带进来。尽管出行不便,但赵世俊却乐在其中," 列车通过我们负责的防洪区域需要 35 秒的时间,这里的生活简单又安静,我的任务只有一个:用心守好这 35 秒。"

列车沿着山体运行,山上的石头是最大的威胁,赵世俊必须要通过高清视频,对看守范围内的山体和线路进行监控,每天还要对看守范围内的山体徒步检查三遍。" 我们每天检查 400 米范围内的山体状态,有些地方植被比较茂密,肉眼一般观察不到,必须要用望远镜去细看。" 赵世俊别好对讲机,背上防护包,挂上望远镜,沿着路肩,走走停停,对山体望闻问切、把脉问诊。"1435 看守点,客车 K420 次接近。" 检查还不到三分钟,对讲机里便传来了司机问路的声音。赵世俊伸长了脖子左右再次扫视了一遍山体及线路,确认安全后,才用他那铿锵坚定的声音回答道,"K420 次列车,1435 看守点正常。"

在赵世俊的衣兜里有一本巴掌大的笔记本,工作期间从不离身。上面画着一座山,个别地方用红笔打了叉,每个叉旁边都标注着对应的线路里程、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变化情况。" 老赵是个细心人,每次线路巡检回来,他都要在笔记本上标注出来。" 他的搭档何国栋介绍说道。

陇海线作为全国六大繁忙干线之一,每天通过看守点的列车多达 96 趟,而每一趟列车安全运行的背后,都是看守人一遍又一遍检查确认的结果。独处深山,必须忍受得孤独,耐得住寂寞。每到夜晚来临,这个彻夜灯火通明的看守点,就成了峡谷里最耀眼的风景,陪伴赵世俊的除了列车的鸣笛声,还有看守房背后日夜奔流的渭河水声。

赵世俊和搭档交接完工作后,便挽起袖子开始操办俩人的晚饭,他最拿手的就是揪面片子。" 辛亏有赵师傅,不然我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 何国栋说道。厨房里冰箱、电风扇、电磁炉、消毒柜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切菜声、两人的嬉笑声以及锅内四溢的香味弥漫了整个空气,这个 " 孤独 " 的看守房顿时有了家的味道。" 相比白天,晚上是最难熬的,瞌睡了就掐掐大腿,喝碗凉水驱赶乏意,行车安全可马虎不得!" 赵世俊说。

碗筷收拾利索后,两人立即投入到了夜间值守状态。一趟趟列车通过看守房时都要鸣笛五秒钟,悠长的鸣笛声响彻深山,无限延伸。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让遥远的旅途有了坚固的安全屏障,让万千旅客得以安然远行,直至彼岸。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文 / 图

通讯员 黄贵彬 祁剑飞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兰州 中国铁路 三分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