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07-28
广东省民政厅:一间“五点学堂” 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困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 五点学堂 " 让留守儿童有了另一个 " 家 "。

下课铃响起,放学的孩子们走进村里的 " 五点学堂 ",在这里,孩子们能做作业、玩益智游戏,还有老师辅导功课和心理疏导;欢声笑语间,村里妇女们围坐一起,做好美食,既能一饱口福,还能赠送村里的孤寡老人。《广东省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于 2020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提出推动慈善和社会工作融合发展,而在广东省民政厅对口帮扶、省慈善总会大力支持帮扶的韶关市新丰县丰城街道紫城村,早在 2017 年起就试点开展 " 扶贫 + 社工 " 模式,经过几年的运作已很成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示范。

如今,紫城村已经进入了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而广东省民政厅打造的 " 扶贫 + 社工 " 宝贵经验,正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设社工站

专业服务帮了大忙

农村事务千头万绪,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单靠帮扶单位的力量远远不够,社会工作(简称 " 社工 ")则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因为社工可以运用更多科学的专业方法去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帮扶的科学性、有效性。因此," 扶贫 + 社工 " 的模式,无疑更能发挥脱贫攻坚的 " 组合拳 " 作用。

2017 年,广东省民政厅推出 " 双百计划 ",从当年起分两批建设 407 个镇(街)的社工服务站,每个社工站配备 3-8 名社工,由镇 ( 街 ) 直接聘用、省统一督导。社工立足镇街,深入村居,为有需要的群众、家庭、社区打通民政服务最后一米。

2017 年 7 月,两名 " 双百社工 " 进驻紫城村,主要为农村留守妇女、老年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残疾人、低保户等民政服务对象和边缘困难群体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广东省民政厅驻紫城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钢告诉新快报记者,村里的社工费用由 " 双百计划 " 项目承担,当地负责督导,他们在聚焦民政主责主业的基础上,协助驻村工作队做好扶贫工作决战脱贫攻坚,同时把物质服务和精神关怀相结合,切实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扶贫工作的温度。

几年来,紫城村的双百社工是如何开展服务的?刘钢介绍,在脱贫攻坚阶段,双百社工对贫困户家庭的细实帮扶发挥了很大作用。三位社工都是本地人,很容易就跟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关系,对工作队的帮助很大。" 我是从外地过来的扶贫人,2019 年刚来时,语言不通,人员不熟,通过社工的辅助联络,更快地跟当时的贫困户打成了一片。" 刘钢说,在综合评估贫困户家庭的问题、需求和能力,建立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台账,实现分类动态管理,详细记录困难群体信息,开展民政政策、扶贫政策宣传等方面,村里的双百社工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办 " 五点学堂 "

留守儿童有了另一个 " 家 "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目前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父母因为工作,下班前很难去接孩子,学生放学后去哪里?特别是留守儿童,没人辅导功课也是一大麻烦。紫城村和众多落后地区的农村一样 , 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也存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问题。

2018 年 5 月和 12 月,扶贫工作队和驻村双百社工陈秀嫦、陈锦妮分别在紫城村的曾屋和神背创新建立起 " 五点学堂 " 和 " 书香学堂 ",主要解决村里 54 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学业无人辅导,学业压力较大、心理困惑无人倾诉等问题。

■紫城村 " 五点学堂 "" 书香学堂 "2020 年新春联欢会活动。

刘钢介绍,建立 " 五点学堂 " 和 " 书香学堂 ",旨在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互助的平台,促进形成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上课期间,每天都有二三十名学生来到 " 五点学堂 ",他们会利用这段时间做好作业,不懂的可以问社工老师,社工老师还会带领他们做益智游戏或进行心理辅导等。

在俞白媚等社工们看来," 五点学堂 " 就像孩子们的另一个 " 家 "。" 科学小发明 "" 蘑菇是怎么长出来的?"" 温馨的新年晚会 "" 植物拼贴画 " ⋯⋯这些都是社工老师们带给孩子们的记忆和快乐。经过社工的耐心陪伴和精心辅导,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这里,慢慢的,有学生的成绩从 "C" 进步到 "B+",有同学的成绩基本稳定在前三名 ⋯⋯

■社工组织开展 " 六一 " 亲子活动。

在寒暑假或节假日,社工老师还会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类活动,如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志愿服务等,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 " 三观 ";通过青少年拓展、创意 DIY、寻美活动、美食以及汇演等活动。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还提高了自信心、动手能力,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亲子活动则加强了亲子之间交流互动等等。目前,两个学堂共开展各类活动 203 场,服务 3498 人次。

建 " 妇女之家 "

大大增强村民幸福感

除了留守儿童,广东省民政厅在紫城村重点打造的 " 三留守 " 人员关爱服务模式,将村里的妇女和老人都列入了关爱的重点。有劳动力的就激发就业创业潜能,没劳动力的就做好暖心服务。

一方面,扶贫工作队和社工为原贫困妇女启动创业计划。社工们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她们的家庭情况、创业意愿及想法,评估创业的可行性,协助制定创业方案、起草创业协议书,联合扶贫工作队链接澳键丰泽妇女关爱基金会等资源,为 4 名贫困妇女提供创业资金资助,帮助她们成功开办了各自的产业,如小型养殖场、童装店等,促进她们家庭的持续增收。

■组织留守妇女开展制作传统美食活动。

另一方面, 建立 " 巾帼驿站 ",把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体举措。" 我们把村里的妇女联合起来,让她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贡献巾帼新力量。" 刘钢告诉新快报记者,通过成立妇女志愿者队伍,引领她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同时资助全村妇女购买 " 两癌 " 保险,有效提升她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对于留守老人,则通过建好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人送医送药、资助购买中国人寿 " 银龄安康 " 意外伤害险等措施加强保障和暖心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扶贫工作队为村里的妇女和留守老人打造了 " 妇女之家 "。通过社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康乐活动、中秋节关爱长者活动、曾屋传统美食活动、神背传统美食活动、五点学堂书香学堂新春联欢会、端午节关爱困境老人活动⋯⋯大大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通过各类康乐活动、走访入户等方式,还推动了积极妇女骨干的培养,发展了 23 名妇女骨干志愿者,目前已在紫城村建立了一支约 40 多人的妇女和亲子志愿者队伍。" 在一些重要节日,我们会将村里的妇女们聚集起来,包饺子、做粽子,大家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做好的美食还能拿去慰问村里的留守老人,可谓一举多得。" 刘钢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相关标签

留守儿童 慈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