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新增病例主要还是集中在机场及周边地区,而且在报告的病例中已发现有多起聚集性疫情。因此,特别提醒广大市民,自觉做到不扎堆、不聚集、不串门,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 ……"7 月 28 日,在南京市新闻办召开的第八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中,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大锁向市民温情提醒。
截至 7 月 27 日 24 时,南京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 153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 例。
在 27 日的新闻发布会中,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洁介绍," 本轮南京发生的疫情中,我们一直在进行基因测序,从完成的病例看,结果显示为德尔塔毒株,剩下病例的测序工作我们还在抓紧。"
目前,江苏宿迁、安徽马鞍山、安徽芜湖、辽宁沈阳、广东中山、四川绵阳、广东珠海等地也已发现与南京本土疫情关联病例。
德尔塔毒株为何来势汹汹?感染者的临床表现有什么症状?南京的重症患者近况如何?
德尔塔毒株目前已被世卫组织
标记为 " 需要关注 " 的新冠变异病毒之一
" 德尔塔毒株是从新冠病毒的原型株突变而来的,新冠病毒是 RNA 病毒,以 RNA 为遗传物质,病毒在复制的过程容易出错,这个错误的突变就会留在病毒基因组里保留下来,成为一个突变病毒,这种情况很常见,所有的 RNA 病毒都会突变,包括流感病毒。"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徐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德尔塔毒株已不是新面孔。
目前,德尔塔毒株已出现在至少 104 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已被世卫组织标记为 " 需要关注 " 的新冠变异病毒之一,最早于 2020 年 10 月在印度被发现。
据印度卫生部今年 3 月底公报,由 10 个实验室组成的 " 印度新冠病毒基因组学联盟 " 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采集的样本中发现,这种新的变异毒株携带 E484Q 和 L452R 突变,可能导致免疫逃逸和传染性增强。这一变异毒株在 5 月 31 日被世卫组织用希腊字母 δ ( 德尔塔 ) 命名。
这也不是德尔塔毒株第一次在中国国内出现。
2021 年 5 月 21 日,广州再次出现了新冠肺炎的本土病例,一位 75 岁的阿婆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毒株。
6 月 28 日,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天津市疾控中心也曾在入境天津市人员感染者中检出过德尔塔变异毒株。
事实上,德尔塔毒株正在全球兴风作浪。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疫情周报分析显示,截至 7 月 20 日,国际共享基因序列资源 " 流感数据共享全球倡议 " 平台已收到 2418133 份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其中约 9% 已确认为德尔塔毒株,最近 4 个星期以来,全球很多国家递交的样本中,超过 75% 为德尔塔毒株。
报告称,根据目前的趋势,德尔塔毒株将在未来几个月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并且在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发现了该毒株。
南京市江宁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南京重症病例有基础性疾病
德尔塔毒株感染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虽说病例持续增多,但在目前的疫情中,南京的重症患者并不多。截至 7 月 27 日 24 时,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 153 例,其中 81 例为轻型,68 例为普通型,4 例为重症。而在一天前,重症病例为 2 例。
27 日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东南大学副校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目前 100 多例确诊病例里出现几例重症病人,比例仍然是比较低的。从总体来讲,多数重症病人有一些呼吸系统、糖尿病、高血压或者肥胖等基础性疾病,但由于目前相关病例发病时间还不到两周,还需要对患者保持高度关注。
德尔塔毒株到底有什么临床特征?
邱海波介绍,首先,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病人核酸病毒载量是比较高的,说明它的传播力和传染性比较强,这也是为什么病毒传播了这么多病人的原因之一。
第二,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它的临床特征跟以往的不一样。总体来说,新冠肺炎的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而德尔塔毒株的临床特征更不典型。
邱海波说,综合看,感染德尔塔毒株的患者,早期发烧症状比例较低,很多患者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轻度肌肉酸痛等,建议个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 流行过程中,有一些优势毒株会取代其他毒株成为流行毒株,理论上,病毒的致死率弱、传播性更强,才便于它在人群中传播。如果致死率高,那病毒就无法继续长期传播了。而至于变异毒株的致死率到底有多高,要跟原型株做对比,需要大量临床数据的积累。" 徐可说。
针对德尔塔毒株的特点,南京已采用更严更快更全面的防控措施,来阻止病毒的传播。
在 28 日的发布会中,南京市城管局二级巡视员陈雷介绍,南京全市环境卫生保洁和垃圾收运处置的应急工作已经启动。现在日均处理生活垃圾总量 8100 吨,在具体的生活垃圾的收集方面,一是对风险管控区域内的垃圾采取定人、定车、定线路,不经过中转,直接运送到垃圾焚烧厂入炉进行处置;二是在整个收集作业中,对收集的容器、器具的清理、清洁、复位、打扫和消毒消杀工作做到 " 四同时 "。此外,对现在的各个隔离点和观察点的居民产生的垃圾,社区和保洁员安排上门收集,专门设置了容器,都有比较醒目的标志,在收集的过程中进行专袋专运,做到密闭运输。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