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9 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批准《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由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标志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正式纳入法治化轨道,这对全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加快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不分章节,贯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倡导与治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对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主体责任、工作机制、治理要求、机制保障等方面作出了规范,共二十四条。
《规定》第一条开宗明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目的予以明确,使之成为贯穿全篇的总纲。同时,突出了贵阳市的城市品格,明确要积极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根据《规定》:" 每年 3 月 5 日所在周为本市文明城市建设宣传周。"同时明确,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社会公众人物、窗口行业工作人员、文明引导员等,应当在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据介绍,《规定》第十一条有针对性地列举了重点整治的十类不文明行为,兼顾重点整治的不文明行为随文明城市建设推进而可能发生的变化,在第二款规定:" 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可以根据推进工作的实际,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范围内适时对重点整治的不文明行为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根据《规定》,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机构对不履行文明城市建设职责问题突出的区域或者单位,可以发出整改令;对整改责任不落实、整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可以发出督办令,并进行随机抽查。整改令、督办令应当明确存在问题、整改内容、完成时限和第一责任人。在对不文明行为的整治中,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的,由相关执法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延伸
贵阳将重点整治这十类不文明行为
《规定》明确 " 贵阳市重点整治十类不文明行为 ",分别是:
行人违法横穿道路、翻越道路隔离设施;
驾驶非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行驶,驾驶机动车乱停靠、乱插队、乱鸣笛、不礼让行人;
高空抛物、高空坠物;
乱贴、乱涂、乱发小广告,违规设置户外广告;
乱丢、乱倒生活垃圾,乱倒、遗撒、违规堆放建筑垃圾;
饲养畜禽等不采取安全和卫生措施,在禁止区域遛犬;
在小区公共空间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栽乱种;
违规占道经营;
随地吐痰,不按规定要求佩戴口罩;
从事产生噪声的生产经营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等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肖达钰莎
编辑 柴潇蕾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