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娟是深圳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来自赣水横穿的革命老区——江西吉安。在她的印象中,井冈山大桥是吉安城市很有标志意义的一座桥,两岸分别矗立着两座四角岗楼,上面苍遒有力地镌刻着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和《西江月 · 井冈山》《减字木兰花 · 广昌路上》。
" 我的家在河东,学校在江心的白鹭洲岛上。" 每天,她读书路上骑车来回四次,或迎着 " 星星之火 ",或念着 " 风卷红旗过大关 ""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这样的日积月累中,小城姑娘也生出一些豪气。那时候,她对共产党员的理解是模糊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课本,比如刘胡兰的 "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她说记忆中共产党的形象真正开始具象化,是 1998 年洪水暴发。那时的她很害怕洪水冲垮了河堤,冲没了家,就坐在楼顶,守着妈妈准备的木盆子,想着如果决堤了就和弟弟坐在木盆子里。爸爸和她说:" 不用怕,党员都上了河堤,每天都在巡查。" 那一瞬间,她觉得好像没那么怕了。
2002 年,她去了重庆读大学,那里是红岩精神的起源地,课余时间和同学们跑遍了歌乐山、渣滓洞、红岩村等红色名迹。那些在书上读过的故事,电影里看过的画面,一点一点展现在面前,真实而有迹可循,她的心灵也一次次地受到熏陶和洗礼。她想 " 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的人 "。2004 年,郭慧娟向党组织递交第一次入党申请,并完成党校的培训。由于档案遗失,在 2007 年研究生阶段,她再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经过党组织的培养和考察,2008 年 12 月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入党后,生活、学习、工作似乎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她想如今生在和平年代,即便是一名共产党员,又能面临多少 " 雪里行军情更迫 " 的时候,更多是在平凡的人生里、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莹莹微光,照亮身边方寸之地。明白这个道理后,她更是 "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时刻以一个党员的自觉要求自己、警醒自己。
无论是在街道的信访窗口、执法岗位、宣传战线上,还是在深圳市司法局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中,她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倾听群众、服务群众、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努力将法律的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份文件的条款里,书写在每一份执法主体公告里、演绎在每一次的执法人员培训中、镌刻在每一宗被评查的执法案卷里、回响在每一次法制协调中,也树立在每一场执法监督里。
在深圳市司法局工作期间,郭慧娟协助推动全国首个 " 法治政府信息平台 " 建设,提出打造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研究起草《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的指导意见》《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街道体制完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制的决定》等多份文件,组织深圳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积极开展活动,深度参与 " 法治政府示范城市 " 创建等多项工作。
2020 年,新冠疫情发生。根据组织安排,郭慧娟奔赴龙岗区龙城街道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每天,她以建设 " 家园 " 意识,用脚丈量龙城,查看防疫卡点、向企业宣讲复工复产政策、调解因疫情引起的各种纠纷、撰写疫情防控调研材料。即使累得筋疲力尽,她却不觉得辛苦,她说在这个特殊时刻,和群众站在一起,说好群众话语,做好群众文章,让他们看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用真心和真情绘就党群 " 同心圆 ",实在是意义重大、使命艰巨。
郭慧娟记得来到一家农业研发企业时,老板听说来意后,指着他们胸前的党员徽章说:" 你们带来的政策信息,虽然对于我们恢复产能杯水车薪,但你们带来政府的信心和决心,堪比黄金!" 这句话,让她深深感受到,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一座群众可信赖可依靠的移动堡垒;也让她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和更坚定的认同。
" 鲁迅先生曾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郭慧娟想这就是和平年代,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最有豪气的事情。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司新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