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 我们在这里做了几年了,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 在广东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村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英德市提出了把连江口镇、黎溪镇、下太镇和铁溪林场建设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构想。2019 年 12 月,经申报,成功将连樟样板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近年来,英德市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在推进样板区建设中,特别是通过探索 " 四融合一保障 " 工作模式,试验区的改革初显成效。
其中," 试验区核心村 " 连樟村 53 户 131 人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 2020 年突破百万元大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村民素质不断提高,乡风文明蔚成风气;先后获评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 5 月,获评 "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
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产业同兴
" 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从以前 8000 多元增加到现在 2 万多元,有效缓解老人、小孩留守的问题。" 连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飞红说,连樟村飞跃式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党的政策好。
英德市以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特色小镇为重要载体和平台,辐射带动黎溪镇和下太镇,推动 20 个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完工的有 17 个项目,其他 3 个项目正加快推进,项目带动农户 7000 余户实现就业和增收。
积极探索建立 " 主导产业 + 品牌战略 " 机制,打造全国知名生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连樟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突出以生态茶叶、优质蔬菜和特色水果为主导产业,带动、引导当地村民种植茶叶 1000 亩、蓝莓 70 亩、连樟西瓜 70 亩。
积极探索 " 生产 + 加工 + 科技 + 营销 + 服务 " 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按照引导各类企业加工产业链前向有规模化的生态茶、特色水果种植商品化基地,后向有健全的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
积极探索建立 " 六个留下 " 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和 " 六大机制 "" 六个突出 " 等 " 双六 " 促长效机制,推动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铁溪林场作为首批碳交易试点,开展碳交易探索。稳步推进县道 377 线旅游道路、浈阳峡风景区、大樟沙滩、铁溪小镇、亚婆田 · 白水寨等景区升级改造等项目,推动样板区 " 产城人文旅 " 一体化发展。
推动环境融合,促进城乡面貌同变
英德市以 " 生态宜居 " 为目标,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统一管理,推动城乡面貌大提升、大转变。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编制了样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样板区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规划、绿地和开敞空间规划、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城乡特色面貌、交通体系规划的 " 多规合一 "。
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把连樟样板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布局道路交通设施。目前,省道 S382 线连江口段、香炉峡至白寨道路和南粤古驿道升级改造工程全部完工。
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连樟样板区共有 124 个村完成 " 三清 "" 三拆 "" 三整治 ",117 条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已建立 "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 " 垃圾处理体系,村庄保洁覆盖 100%。
推进城乡管理一体化。建立健全村庄长效管护机制,由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庄 " 清洁指挥长 ",将长效管护机制纳入村规民约,逐步健全民建、民管、民用的长效机制,确保村庄垃圾有人清、厕所有人管、污水不乱排。
推动资源融合,促进城乡资源同享
坐落于英德市连江口镇的野渡谷民宿,青山绿水环绕,荷塘稻田飘香。" 我们租用村民的宅基地,打造精品民宿,村民来民宿务工,每月收入在 2500 以上。" 野渡谷民宿运营总监苏姗说,公司还在村里发展夏威夷坚果种植产业,进一步增加了农户收入来源,助力乡村振兴。
英德市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牵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人才、资金、土地要素双向流动,最大限度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将样板区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的力量汇聚。
探索 " 一村四社 " 模式,以 " 三起来 " 促 " 三变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闲置资源,连樟村淡地组在农村资产活化、资源资产交易中率先取得突破。
推动土地入市改革。通过 " 地合网 " 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招商推广,有效引入优质的龙头企业,目前样板区已流转土地 1899 亩。
此外,通过改革农村人才体制推动连樟样板区人才回流。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通过扩大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开发创业担保贷款、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举措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建设连樟样板区现代农业农村,共发放创业贷款 14 笔,共 264 万元。
推动服务融合,促进城乡服务同质
着眼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英德市着力推动连樟样板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权益平等化。
在教育方面,率先在样板区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探索学前教育集团化建设。在样板区率先创新建立校车接送村学生服务模式,样板区连江口镇中小学基本实现校车接送服务。
医疗服务方面,投资 400 万元高标准在样板区核心区连樟村建成了卫生站。通过 " 村村通 " 智能医生、" 叮呗医生 "、AI 医生助手等,对接省远程医疗平台,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看 " 名医 "。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高标准建成连樟书屋并对外开放,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让农民群众不出村享受到优质的文化产品。
政务服务方面,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及 37 个市直部门、24 个镇街和 299 条村社区全部入驻了广东政务服务网,其中连樟样板区共有 6 台新型政务一体机,实现了农民群众 " 一机办理 "。
加强党建,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 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产业同心;推动城乡环境融合,促进城乡面貌同变;推动城乡服务融合,促进城乡服务同质;推动城乡资源融合,促进城乡资源的同享。加强党建引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英德市委副书记罗振宇表示,在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当中,英德坚持高位推动,努力探索 " 四融合一保障 " 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
连樟样板区紧紧围绕打造全国基层党建示范片区这一目标,加强样板区党的建设,全面增强党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连樟样板区成立了以英德市委主要领导担任领导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专职人员,在连樟党校(乡村振兴学院)集中脱产办公,建立健全了办公室工作职责和制度、人员组成与分工等各项体制机制,督导有关部门和乡镇加快样板区项目建设。
连樟村在探索 " 党总支部 + 直属支部 + 核心支部 " 模式党建工作中,逐步形成了 "1+N" 模式,调整优化了村党组织设置,并在清远市推广。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建立 " 民生微实事 " 清单,及时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员开展订单式、组团式、上门式认领完成 " 微服务 "200 余项,解决微小实事 170 余件。
英德市在推进样板区建设中,力求通过探索实践 " 四融合一保障 " 及 " 一村四社 " 合作模式等,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全市、全省,乃至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城乡融合发展经验。
采写:新快报记者朱清海 通讯员罗昌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