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8-02
红动陇原100年丨中共榆中县委——宣传抗日救亡,壮大革命力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中共榆中县委,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加强党员教育,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宣传,发展党员,壮大组织,保护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

榆中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金崖支部

据中共榆中县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学海介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党中央派出大批干部分赴祖国各地,动员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 年秋,榆中籍共产党员郑重远受中央派遣回到兰州,任甘工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接着,他以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首先在榆中金崖邴家湾发展了周延龄、周彦杰 2 人入党,随即成立了榆中县第一个党小组——邴家湾党小组。

(金崖工委旧址)

" 党小组成立后,周彦杰等人又在金崖小学的教员和学生中发展了周培江、王秉义、陆英才等 3 名党员。" 周学海告诉记者:" 由于党员人数增加,郑重远又主持成立了榆中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金崖支部。周延龄任支部书记。训练中的童子军 1938 年元二月份,正值寒假,在兰州师范读书的榆中籍学生、共产党员司国权、牛发荣(牛元滋)、汉尚忠和兰州农校学生郝镇文、赵伟等陆续回家。经他们一起酝酿,以榆中城关文成小学为重点,成立了‘甘肃青年抗战团榆中支团’,进行抗日宣传。"

" 经过一段考察,在‘青抗团’团员中发展了蒋统华、窦铭才(窦继寻)、蓝克礼、周世济(周为群)、赵伟等 6 名党员,成立了中共榆中城关支部,蒋统华任支部书记。" 他说:"1938 年 6 月,蒋统华,窦铭才,蓝克礼随同司国权去延安抗大学习,城关党支部工作由王正夏负责。金崖工委旧址随着党组织的扩大,党员人数的增加,甘工委‘准备成立’榆中县委。"

多年的潜心研究,这段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深深的印在周学海的脑中,并在他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娓娓道来。

1938 年初,应甘工委的要求,中央派回族党员张杰(又名张恩科)和金少伯(化名金三津)来甘肃工作。同年 5 月中共榆中县委正式建立,张杰任县委书记,公开职业是朱家沟回民小学校长。

之后,金少伯以大壑岘回民小学教员的公开身份协助张杰工作。榆中县委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党员教育,逐步发展组织,开展抗日救亡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由于人生地不疏,张杰、金少伯只和城关党支部接上了头,金崖支部的关系未能接通。1940 年,甘肃张掖籍共产党员傅俊杰(又名傅从俭)从延安回到兰州,甘工委又派他到榆中协助张杰工作,公开身份是大壑蚬小学教员。

(金少伯)

1940 年 6 月,甘工委机关遭受敌人破坏,中共中央西北局通知甘工委撤离部分暴露干部。此时,张杰在榆中的活动也被敌人发现。郑重远代表甘肃工委通知张杰、金少伯立即转移到徽县工作。傅俊杰暂去靖远传达皖南事变后党对地下工作的指示。1941 年农历正月初,张杰、金少伯离榆去徽。傅俊杰去靖远,工作了 20 多天又返回榆中。1942 年初,傅俊杰又奉命转移到临夏。至此,榆中县委即告结束。

从成立到结束历时 3 年多的时间

" 榆中县委从成立到结束,尽管只有 3 年多的时间,县委 3 名工作人员中,只有张杰明确宣布为书记。" 据周学海介绍,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做了不少工作。中共甘肃工委下发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党员进行了基本知识教育。城关党支部成立后,迅速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但由于支部负责人本身缺乏党的基本知识,因此,许多党员对党的认识模糊,不少人甚至认为‘有青帮,红帮,我们是共产帮’。

针对这些情况,张杰每隔两三天就到城关去一次,以《论党》小册子为基本教材,或召集党员会,或个别交谈,灌输党的基本知识,使同志们深入了解党的性质、任务和纪律。从而提高了党员觉悟,巩固了党的组织。金少伯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为了进一步唤醒民众,张杰、金少伯利用公开的、合法的讲台,向青少年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宣传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党小组诞生地——周家祠堂)

此外,张杰还找来进步人士章宗麟先生编写了《战时读本》,作为学校的教材,定期给学生讲授。在党组织的积极宣传和组织下,榆中一大批革命青年奔赴延安,或投身于抗日前线,或于后方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提高文化水平

形成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朱家沟回民小学兴办回民教育事业,成立‘回民教育促进会’。" 周学海特别提到:" 榆中县的野鸡沟、朱家沟、阳屲庄、大壑岘等一带村庄,是回民聚居区。长期以来,国民党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无视群众的文化教育,致使这些回民聚居地区没有一所学校,回民子弟无处就学读书。为了提高回族人民的文化水平,形成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杰、金少伯以‘甘肃省回民教育促进会’的名义,分别在朱家沟、大壑岘两地成立了回民小学,得到了广大回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大革命时期甘肃地下党员名单)

" 当时,国民党有些军队常以搜捕‘土匪’为名,到处骚扰百姓,抢夺民财。" 他说:" 有一次,张英杰的部队包围了阳屲庄,见人就抓,见东西就抢。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张杰发动群众进行了坚决的说理斗争,使这些国民党军队很快撤离,群众财产免遭损失。"

" 同时,朱家沟、麻家寺都是傍山村庄,群众烧柴历来取之于山林,地方上的一些土豪劣绅常以护林为名敲诈群众。" 周学海告诉记者:" 张杰团结当地群众和学生,成群结队地迎接上山群众,只要发现有人拦阻挡柴,图谋敲诈,就一起上去讲理,保护群众下山。这样搞了几次,再也没人敢以此敲诈群众了。"

张一悟故居:全面展现先烈英雄事迹

张一悟故居位于榆中县城关镇北关村 1 号,占地面积 468 平方米,建筑面积 63 平方米,始建于民国初年。这是张一悟原有的三处住宅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处,原为一进四合院,现存宅院和改建的堂屋 3 间,平房 10 间,厨房 2 间。几经维修,四周为院墙,门开东南角。该故居为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创始人张一悟同志的旧居,2004 年被榆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一悟故居外景)

" 张一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在甘肃的创建人。" 据中共榆中县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学海介绍:" 他 1919 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 年冬,与宣侠父、钱崝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第一个地方组织甘肃特支,并任书记。1928 年,参与了渭华起义的领导工作。1929 年 3 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1932 年 3 月,在山东济南被捕。1937 年 12 月,经组织营救出狱,回到甘肃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51 年 1 月 3 日去世。2004 年 12 月,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 年 3 月被榆中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榆中县党史教育基地’。"

2008 年,榆中县党史办筹资对故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安放了 " 榆中县党史教育基地 "" 榆中县文物保护单位 " 标志牌。2009 年 7 月 1 日,向社会免费开放。陈展物品有张一悟住过的房屋、用过的物品以及大量的珍贵图片,展示了张一悟的家庭情况与子女的成长情况及关心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事迹。2013 年,榆中县党史办再次对围墙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对院前小广场和道路进行了硬化。

(张一悟用过的箱子)

" 我们要力求全面展现张一悟等先烈的英雄事迹和榆中县的光荣革命斗争史。" 周学海告诉记者:" 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张一悟家庭简介

(张一悟的四个子女)

1、张继祖(1872 — 1947)字绍庭,城关镇北关村人,张一悟的父亲。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任礼部主事,在京创办 " 关陇学堂 ",吸收西北子弟就读。1905 年在榆中城关创办 " 金县小学堂 ",任首席讲习。1912 年协办求古书院。民国 6 年(1917),任甘肃省图书馆馆长,前后达 20 余年。在此期间,他将兰州各大学、中学专业学校的图书集中起来,又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同时自己解囊购书,两次编订图书目录,使该馆初具规模。

2、傅永芳(1894 — 1971),张一悟的妻子。三角城乡傅家塔营人。张一悟从事革命斗争长期在外,傅永芳含辛茹苦,代夫侍奉公婆,养育五个子女成人,并把他们送到革命队伍中。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革命母亲。张怀清:张一悟长子,1913 年 11 月出生。1923 年随父亲到兰州、凉州上小学。由于国民党数次抄家,通缉张一悟,张怀清中止学业,回乡务农。1938 年 1 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苏联驻兰州领事馆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 年去陕西汉中工作。1949 年回兰州后在榆中栖云区做民政助理工作,一年后回家务农。1998 年 10 月病逝。

3、张凌青,张一悟次女,1925 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本科学历。1938 年在榆中栖云女子学校读五年级时,参加了甘肃青年抗战团榆中支团组织,运用发行进步报刊、表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等形式积极宣传抗日。1939 年 9 月 10 日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速记,化名杜群,毕业后在西北局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入山东省公安厅。解放战争期间,在野战医院工作,参加了山东境内的各大战役,后在辽宁省公安厅工作。1950 年调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1965 年前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中国外交学院进修,懂法、英、俄等国语言。先后在中国驻南斯拉夫、西班牙大使馆和中国驻非洲外交机构工作,1984 年离休,司局级干部。

4、张华清,张一悟次子,1927 年 12 月出生。1948 年秋赴延安,1949 年秋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并留校工作,同年 9 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 年调东北大连纺织厂工作,1955 年任省委工交政治部副处长。1958 年因精简机构回家务农,1963 年恢复职务,并任甘肃省重工业厅政治处主任。1966 年任兰州拖拉机厂政治处主任。1970 年 1 月在张掖九公里五七干校劳动。1971 年调嘉峪关酒泉钢铁公司原料处任处长、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1978 年调回甘肃省冶金局企业整顿办。1986 年 2 月离休,副地级,2014 年 7 月病逝。

5、张荷清:张一悟小女,1939 年 12 月 24 日出生。1949 年入榆中县文成小学读书,1954 年到兰州女子中学学习,1960 年考入兰州大学生物系放射专业。1965 年 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8 年退休。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张杰 兰州 甘肃 抗日战争 周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