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12
深晚报道|【忆峥嵘 铭初心③】黄纪石:夜袭敌营 扬我军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黄土耕耘,沙场扬名。在 1979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生产兵出身的黄纪石领队夜袭敌营,捣毁越军连部指挥所,他在战斗中击毙敌军 19 名,助我军顺利攻克越军占领的高地,为后续部队扫清了障碍。

1979 年 9 月,黄纪石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 " 战斗英雄 " 荣誉称号,他所在的连队也因作战勇猛、战功卓著,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 " 攻坚英雄连 " 荣誉称号。几十年来,黄纪石始终恪尽职守,永葆军人本色。

▲黄纪石近照。

面对镜头,黄纪石身着军装,忆往昔戎马岁月,风采不减当年。他铿锵有力的讲述,启封了荣光背后的故事,引领听者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 1979 年 7 月,黄纪石受邀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介绍他们在战场上缴获的敌军 14.5 毫米高射机枪。

从黄土到沙场

黄纪石是广东省连州市丰阳镇石嘴村人,高中辍学回家务农。在农村种田的日子,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1974 年 12 月,黄纪石决定应征当兵," 当时想法很单纯,在农村久了,想去看看大城市,长长见识。" 同年 12 月 26 日,他顺利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一员。

但天不遂人愿,他朴素的愿望落空了," 没想到来这儿当了生产兵,还是要种田,一年种两季,比农村更辛苦。" 但黄纪石没有过多抱怨,反而转变心态,磨砺意志," 生产兵是为国家生产粮食,很光荣。" 勤劳能干又肯吃苦的黄纪石第一年就当了班长,1976 年 6 月,他从师里教导队培训归来后,光荣入党。

1978 年 2 月,黄纪石被提为干部,他特意穿上黑皮鞋回乡省亲。身着四个口袋的军装,他感到很自豪," 家里人都觉得我有出息了,特别光荣。"

1978 年底,祖国的南疆边陲硝烟骤起,正值秋收时节,黄纪石所在的部队还在惠阳军垦农场里割稻子,突然接到紧急集合的命令,进行集中战斗动员。还在田里劳作的黄纪石听到号令,赤着脚就往回跑," 脚底和手掌还裹着泥浆,直接就穿上了袜子和军装。" 动员结束后,他立即投身战前准备中。

▲ 1984 年 10 月,黄纪石参加全军英模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周年国庆观礼,在北京军事博物馆自己的事迹宣传栏前。

部队要保证后勤,主要是粮食和猪肉的供应," 当时我们连队是营里最富有的,养了 200 多头猪。" 黄纪石回忆道。大家都不会杀猪,只能在实践中摸索,一个下午,他们热火朝天地杀了一百多头猪," 猪毛也不刮,像摞稻草一样一层一层铺在车上,之后要把它们都腌制成咸肉,运往广西。"

开赴沙场的路上,川流不息的部队让黄纪石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气氛," 很复杂、紧张,很有压力。" 压力出于对家庭和未来的担忧,黄纪石自幼家境贫寒,父母均身体抱恙,六兄妹里他是老大,一个大家庭的生计都靠着他每个月寄回的 55 元支撑着。" 我害怕牺牲,但我是党员,为国出征,我有这个信念和勇气。"

千军万马赴疆场的场面,黄纪石还是第一次见到," 往前看往后看,都是车队,车流滚滚向前。" 这让他想起了抗美援朝时百万大军雄赳赳的气魄。夜晚,部队经过广州时,百姓分列在道路两旁,没有嘈杂与喧闹,夜色沉凝,氛围肃静又可亲,黄纪石顿感军民鱼水情的真谛," 触动很深。"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山路起伏,九曲蜿蜒,黄纪石跟随部队初临战场,感受到了生产兵和一线作战部队的差距," 我们都是搞生产的,拿锄头拿镰刀,平日的训练和其他部队区别很大。" 作为生产兵,一年只能打一次枪,5 发子弹,再想摸枪就得等一年," 对战争的准备肯定是不够的。"

▲ 1979 年初,出战前,黄纪石和战友在广西边境生产队助民劳动的场景。

为提升战斗素养,他们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战前训练," 很辛苦,但我们底气很足。" 这份底气来自日常的艰辛劳作," 生产部队队员的体力和体质都非常好,这是锻炼出来的,我们肯吃苦,特别能跑,腿脚好。" 对于黄纪石所在的生产部队而言,割 1000 斤稻谷,再用麻袋扛回连队,就是日常最大的演习。面对新的挑战,他们都雄心勃勃,努力练好技术、战术等各方面动作," 我们都铆着劲儿要证明自己,精神非常饱满。" 他说。

黄纪石至今仍记得战前动员时的场景。"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他们群情激昂上战场。在越南复和县城附近的糖厂,黄纪石所在部队第一次遭遇敌情," 对方是地方武装,是民兵、正规军等混编的武装,战斗力也很强。" 我方在明敌在暗,对方和我军保持等距离对打,敌退我进,一直推进到复和县城,敌军来到自己熟悉的地形上,早已做好了战斗部署,开始死守,用倒打和交叉火力袭击,试图绞杀我军地面部队。

战场瞬息万变,黄纪石得知了某坦克团团长牺牲的消息," 被敌军导弹突袭,一爆炸,连车都没了。特别悲壮。" 黄纪石体会到战场的残酷与风云不测," 我们必须去理解战场,去观察战场的态势和敌人的兵力兵器、火力配备,去理解指战员的命令和战略意图,因为决定生死成败的正是战场的变化。"

命令下来了:黄纪石必须率领尖刀排插入越军纵深,攻克 3 号高地,把敌军阵地拦腰斩断。

" 这是最危险的地方。"

一根电话线端掉一个指挥所

战场上,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一定要找准敌军的薄弱环节。" 由于二连副连长在战斗中牺牲,黄纪石代理副连长指挥战斗,他想到了夜袭," 就是要打他个措手不及。"

▲黄纪石立功当年意气风发的照片。

3 号高地,坡陡崖悬,仅有一条宽 40 米、深 3 米的平江河可以作为屏障,易守难攻。1979 年 2 月 26 日凌晨 2 点左右,黄纪石率领尖刀排在夜色中沿着灌木丛沟爬行抵近敌军 3 号高地。约 3 个小时后,成功抵达距离越军阵地不足 50 米的地带。

尽管小心谨慎,发出声响仍不可避免,一名越军发现了我军踪迹," 突突突地打来一梭子弹 ",刺耳的枪声和一瞬的火光打碎了夜晚的平静。情况突变,大战一触即发,黄纪石当即决定将夜袭转为强攻,他一声令下,步枪、冲锋枪、机枪一齐开火," 把敌军打蒙了 "。

很快,我军占领了对面第一道堑壕。战斗中,黄纪石的水壶被击穿,挂包也被打了 6 个洞,子弹打飞壕沟的泥巴,甩到黄纪石的身上,他感到剧烈的疼痛,但没有摸到血,于是迅速爬起继续冲锋。突然他被一根线绊倒了,在战场的洗礼下,黄纪石的思维变得非常敏锐," 摸来摸去,我确信这是一根电话线,这附近一定有指挥所。"

▲黄纪石讲起当年的故事。

顺着电话线摸索了三十多米,他果然发现了敌军隐蔽在茅草间的指挥所,黄纪石指挥八班堵住前面的洞口、九班堵住后面的洞口,让翻译对着里面开始喊话:" 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 但敌方的冲锋枪不断向外扫射,两名战士被击伤,黄纪石和战士们开始往里扔手榴弹,手榴弹的爆炸又引爆了弹药库,强大的冲击力将整个指挥所掀飞。

爆炸后五六分钟,战场毫无动静,黄纪石和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向里摸索前进,在烟雾弥漫间,黄纪石踩到一具肉身,他伸手一摸," 发现头都没有了,血液凝固,滑溜溜的。那时我就知道,这个指挥所肯定被端掉了。" 一番检查之后,发现一共消灭了 10 个敌人,其中 4 个军官。黄纪石又发现了不远处敌军的弹药库,一鼓作气,他用火箭筒炸掉了弹药库,如雷轰鸣,火光冲天,爆炸震慑了一号、二号高地的敌军。黄纪石指挥战士立即占领有利地形,打退了两次反扑过来的敌人,全排集中火力一口气消灭了 25 个敌人。" 他们已经军心溃散了。" 我军顺利推进。

2 月 26 日,战斗结束的当天下午,黄纪石被上级任命为连长,继续指挥全连投入新的战斗。

在和平年代坚守军人本色

在战斗中,黄纪石率领的突击三排毙敌 46 人,伤亡 3 人,其中仅黄纪石一人就击毙敌军 19 人,立下赫赫战功。3 月 17 日我军撤军之后,黄纪石患上了严重的伤寒病,一度烧至 40.5 摄氏度。他失去意识后,被紧急送往南宁的医院。三四天时间内,黄纪石全身被不断地用酒精清洗、用药," 血都烧坏了。" 医生在他胯骨边的骨头上钻孔,用大针头抽血出来,好在骨髓的血没有烧坏,黄纪石活了下来。

▲黄纪石在现役部队和军人们一起 " 比武 "。

伤愈后,黄纪石接受了来自中央军委的礼赞和荣光,1979 年 9 月他荣立一等功,同时中央军委授予他 " 战斗英雄 " 荣誉称号,并任命他为副营长。之后历经裁军,黄纪石所在的营仍然被保留下来。

1991 年,黄纪石转业到深圳, 2007 年,他担任罗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虽脱下军装,但军旅生活和炮火的洗礼塑造了他的战士精神,大到修身立命,小到起立敬礼,无不彰显着军人风姿。他在岗位上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这是从军数十年的宝贵财富。"

历经战乱后的和平年代,岁月从容,但黄纪石永远无法忘记那些回不来的人,那些难以忘怀的面孔和记忆中鲜活的战友们。黄纪石仍记得上战场前,他和副连长一起饱啖羊肉,大快朵颐间,副连长说:" 今晚高兴了,就算牺牲也值得了。" 这句话让黄纪石记住了一辈子,随后的战斗中副连长不幸英勇牺牲,他接替了副连长的职务,立下战功,告慰亡灵。

" 生命是最可贵的,活着才有未来。" 终生难忘战友情,后来,黄纪石开始默默地支持、扶助当年的战友和他们的亲属。

▲黄纪石与当年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 " 攻坚英雄连 " 荣誉称号的锦旗。

时光荏苒,罗湖区日新月异,其中也有黄纪石的贡献,从 1991 年至退休,他先后就职于罗湖区城管局、执法局、安全生产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岗位上,他始终坚守着良心、忠诚与责任,诠释军人本色,严于律己、诚待他人,谱写了自己的人生华章。

深圳晚报记者 潘潇雨 实习生 林睿

主办单位 深圳市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承办单位 深圳市罗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深圳晚报社

相关标签

北京 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